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張慧屏老師/M10410203

此次的演講邀請到富奇想的張慧屏老師,一開始提到許多企業面臨產業轉型的危機,設計是否能跳脫出經營品牌的框架來利用品牌創造附加價值,實際了解問題,而非只是做工業設計本身,甚至能夠做到了品牌設計。

「為什麼開始做商業設計」之中提到了慢慢開始接觸服務設計與商業策略之間的運用。提到的統一超商citycafe的案例,原先只是被要求做咖啡賣區櫃體的設計而已,而他們開始思考,在統一超商的空間場域中,應該並不是只有把一個櫃體的物件置入在空間中這麼的表面。因此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到北中南各地的超商訪問店長,或是觀察顧客消費citycafe的行為與流程。從降低咖啡杯的種類,提升超商櫃檯的結帳與其他服務的速度。此外對於櫃體置入於幾千間空間大小不一的店型,「模組化」的設計解決公司可能必須因地制宜的龐大成本,也能夠因應各種空間的室內設計而被永續使用。

另一案例提到了大同電鍋的活動設計,包含在學學文創的五十週年品牌形象設計還有空間設計。一方面對於大同電鍋在大同3C展售的方式,對於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原本展櫃設計,而提出需多服務設計的建議,協助優化更具有現代感,改善店長的工作服務空間,希望能夠增加更多年輕消費者一想到購買3C 就能想到大同3C。


這些案例讓我想到,有許多設計的業主多在設計的起頭就會埋頭苦幹的去做設計,但有時卻會忘記真實使用者的研究或是調查。一方面也讓我想到了某一次聽一位來自聖馬丁學院的教授的演講,提到將平面設計轉化為能夠實際幫助社會的設計行為,也許設計並非是一般所認知就是設計出一個可以符合平面設計的形式或是工業設計的形式的產物,像是張慧屏老師提到的服務設計的整個流程,和對於使用者觀察研究的掌握後用運在設計的實踐,其實也像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設計的過程,設計出來的東西實質上也更貼切的幫助到了使用者本身。而講者也提到了對於市政府員工訓練的工作坊,「也許能夠設計出洽公流程?」的確是更跳脫出設計的刻板印象了。對於設計,也許可以去思考更多,「為什麼而設計」這件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