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講師為富奇想使用者經驗中心的張慧屏老師,除了介紹自己學習設計經歷為工業設計外,也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老師不僅與此,而後朝向多方元發展,舉凡「品牌設計」「服務設計」等,最佩服的是老師不選擇待在舒適圈有了安穩的工作後,張慧屏老師放棄高薪決然地出國進修,另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服務設計」的部分了。
老師分享其中一個案例是大同3C店面改善計畫,他們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家庭與年紀為較長的族群,可以看到在商場布置上常以紅色海報貼在冰箱上做宣傳,而室內也有許多多餘的裝飾,又繁雜又老舊的層架擺設模式,而也會因為為了省電在早上開店期間將燈關掉,在雨天時將接近室外的商品包起來等等已過時的嚴重問題,讓消費者不願意走進店面感到擁擠不安及整體服務落後,這樣對於一間實體店面來說是一種危機,當客人不願意進來逛逛等於沒人進來消費,由次一來店面的成本負擔將會越來越重,言中非常有可能倒店。而後張慧屏老師透過服務設計的觀點將整體品牌形象簡化成現代感的店面設計,室內布置明亮清楚規劃完善的商品置物空間,提供消費者方便尋找自己喜歡的商品,更營造百貨公司的氛圍清楚明亮具設計感。老師也指出,原本店面是以成本為考量,應該從使用者體驗出發,把目標放在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才能帶來客源將品牌價值提高。
最後老師提出工業0.5到5.0的發展過程,這是一連串的產業進化旅程,而台灣的進度在2.0~3.0之間,因此我們在思考創新、使用者需求與品牌價值時也應該注重經營的策略,這樣才能幫自己在未來的戰場上比別人更先前進一步。張慧屏老師更到,台灣擅長將原本的東西加入設計,對於歐美國家來說是極為新鮮的,即使台灣得獎的作品無數,但商品化卻呈現反比,創意未被企業真正的有效運用,而是浪費的創意,非常非常可惜。期望我們未來在發展產品蓋年時相對能夠考量商業模式,提升我們整體設計價值。
老師分享其中一個案例是大同3C店面改善計畫,他們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家庭與年紀為較長的族群,可以看到在商場布置上常以紅色海報貼在冰箱上做宣傳,而室內也有許多多餘的裝飾,又繁雜又老舊的層架擺設模式,而也會因為為了省電在早上開店期間將燈關掉,在雨天時將接近室外的商品包起來等等已過時的嚴重問題,讓消費者不願意走進店面感到擁擠不安及整體服務落後,這樣對於一間實體店面來說是一種危機,當客人不願意進來逛逛等於沒人進來消費,由次一來店面的成本負擔將會越來越重,言中非常有可能倒店。而後張慧屏老師透過服務設計的觀點將整體品牌形象簡化成現代感的店面設計,室內布置明亮清楚規劃完善的商品置物空間,提供消費者方便尋找自己喜歡的商品,更營造百貨公司的氛圍清楚明亮具設計感。老師也指出,原本店面是以成本為考量,應該從使用者體驗出發,把目標放在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才能帶來客源將品牌價值提高。
最後老師提出工業0.5到5.0的發展過程,這是一連串的產業進化旅程,而台灣的進度在2.0~3.0之間,因此我們在思考創新、使用者需求與品牌價值時也應該注重經營的策略,這樣才能幫自己在未來的戰場上比別人更先前進一步。張慧屏老師更到,台灣擅長將原本的東西加入設計,對於歐美國家來說是極為新鮮的,即使台灣得獎的作品無數,但商品化卻呈現反比,創意未被企業真正的有效運用,而是浪費的創意,非常非常可惜。期望我們未來在發展產品蓋年時相對能夠考量商業模式,提升我們整體設計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