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張慧屏老師 / M10410104

  今天是這學期最後一場講座,也是我最期待的,由富奇想使用經驗中心的張慧屏總監,為我們分享,她一路以來的工作成長經歷。從我在念大學時期,就很喜歡奇想創造的各種產品設計,不落俗套設計走向,更結合科技,讓設計更具價值。

  張慧屏老師在這次的演講中,分享了從設計服務到服務設計,這一領域的實際經驗,奇想會開始發展服務設計,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往往來找奇想設計產品的公司行號,真正的問題點並不是產品設計本身而已,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整合設計服務。就如同張老師所說的「設計不能當飯吃」,的確,單純設計那一塊太小了,現在的趨勢是需要一系列的設計考量。

  張慧屏老師說她自己的成長經歷,其實是跟奇想的發展階段式十分相似,「工業設計」→「品牌設計」→「服務設計」→「商模開發」→「科技創新平台」一開始都是接觸單純產品外觀設計,接下來設計品牌產品,再來除了單一產品本身,也考慮產品相關的設計類向。另外,更開發創新的產品商業模式,最後結合科技,打造全新的科技創新平台。

  在演講中,張總監也提到許多服務設計的案例,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同電鍋的設計,除了設計50週年的經典款以外,也為台灣的老品牌打造了與以往相當不同的展售空間,在設計出最後成果之前,實地考察了現在展售空間的缺點,更偽裝成顧客,到店裡去體驗整個消費的過程。所有成果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身體力行的去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除了設計服務以外,奇想創造具體落實公司的社會責任,創立GAIA的創意育成平台,雖然很可惜,現在的這個平台式處於停止的狀態,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設計公司為我們這些年輕設計學生,打造這樣完善的落實創意的平台。

  GAIA幫助設計創意到達商業化階段,在台灣,企業有資金、但沒有轉型的方向,而學生擁有許多設計創意,還有無數得獎的概念,但兩者卻沒有辦法協接起來,GAIA平台讓需求端和創意端連結在一起,創造更多設計與企業媒合的機會。

  最後,蔡慧屏老師提出了,奇想簡大為設計師的「設計5.0」概念,我想這就是設計師的終極目標吧!在未來的設計路上,我們不會只是設計師,可能是設計主管,或是設計總監,所以不僅要做到「設計0.5」的技法庶務,還要「設計4.0」執行長經營策略,而「設計5.0」就是除了懂得如何經營設計市場,也要能識別設計市場的機會。

  在這次的演講中,對奇想的成長過程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知道成為設計師的路上要怎麼精進自己。除了產品設計很重要以外,服務設計也能夠讓設計更具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