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這學期最期待的一場演講,在學期中的演講中有不少講者提到富奇想這家公司,也因此引發我對於富奇想的好奇,果然在聽完張慧屏講者的演講後,對於奇想創造公司有更多的了解。
        在今天的演講中講者主要在分享自己在奇想創造的經歷,也透過許多案例分享中,來傳達奇想的公司意念與未來走向。首先講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出身於時間工設,曾在工作幾年後到Domus設計學院進修一年半,在經過這段期間的洗鍊後,原本害怕回台灣後會與產業有所脫節,所以覺得不要在國外久留,但是在Domus讓講者改變了以往對於設計的看法,覺得設計其實也可以是很有趣的創造,決定不再當IT產業公司裏的設計師,而是想加入以設計為本業的公司。講者認為自己這段歷程的轉變軌跡也很類似於奇想公司的發展。
        奇想在2006-2009的這段期間主要著重於工業設計領域,之所以會選擇落腳在台中,也是因為當初認為此地的中小型企業較多,但卻在進入產業後發現這些公司對於代工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依然覺得設計並不重要,因此富奇想希望改變產業,將這些代工公司脫胎換骨,改造一番。
在2009年以後走向專注於服務創新,為委託公司提供服務設計,加入品牌創新的概念,在這部分講者分享了city café與大同3C的例子,深入消費者的角度去發現問題,並且進行大改造,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得出來奇想在這塊領域中站穩的腳步,也能全方位的為委託公司提出很棒的設計改善。
接下來,奇想進入到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的2011年,為公司提出新的商業模式,增加公司利潤,也舉辦workshop提高公司內部員工教育訓練。
最後,是奇想的社會企業責任下所成立的創意育成平台,GAIA媒合平台,連接產業需求端與設計創意端,希望能夠改變台灣的產業氛圍。
        近幾年的奇想創造可以簡單分為三個分子,首先是奇想一直以來為首的奇想生活THAT,主要著重於生活用品的設計;接下來是與鴻海集團合作的富奇想SquareX,以智慧家居設計為主;最後是標的投資創新公司,主導跨域材料探勘與技術資源整合:吸音板與美白玻璃的設計製造。
        聽完這場演講後除了對於奇想創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外,對於整個設計產業的輪廓也更清楚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張慧屏講者提到設計5.0的理論,從設計0.5一直到5.0,可以看得出來整個環境是在轉變的,有越來越多產業願意重視設計,而這也是前輩們的努力推進與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佳境,因此我認為未來進入產業後,要成為一個具備跨領域知識的人才才能有絕對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