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09

本周專題演講的主題為「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起初以IoT的領域切入目前各國鑽研此領域的盛況。此盛況在於硬體的價格下降,且處理IP以及封包的技術透過新的通訊協定解決,原有的封包都已KB計算,但透過未來的WoT的方式,將封包的訊息量壓縮,減少至位元。這就代表,如果房間內有上百個感測器,路由器不會因為資訊過於龐大造成當機。
目前台灣各大IT以及3C產業積極攻打HealthCare的領域,而這個領域講的是預防醫學,相較於醫院的設備皆有各大歐美廠商盤據,不需法規、醫療診斷的穿戴式監測設備,變成台廠積極尋覓的金庫。這個部分我很了解為何無法攻打檢測設備廠,因為遇到美國FDA等等各大國對於醫療產品的法規,這些認證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做動物試驗、人體試驗,後來的廠商如果基金與時間無法與先進的廠商對抗,無法打入醫療院所的市場。
IoT是個人化,舉穿戴式手錶來說,預防醫學著重於吃好、運動好、睡好、心情好四個特點。如果產品能透過某種方式降低未來的醫療支出,產品與醫療支出兩個天秤的偏向醫療支出,這個產品可能會大賣。因為只要能夠預防病人生病,再多的錢都有金主會付錢。而個人化的穿戴式裝置就能夠讓預防醫學實際的在使用者身上產生作用。第一次數位化是使用金錢,人們將物品標上數字,使用金錢交易。許多公司使用訂閱的方式讓產品變成取用權,每個月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享用持續更新的服務,這種方法與資本主義的所有權不同,是新型態的共享經濟。

最後,在講者精闢的演說與討論產業紅色化的策略後,才發現未來的市場並不是單獨公司或者老闆獨有的,而是轉變成共享,是否公司的經營以及獲利也是共享形式的,大家有目共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