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111

物聯網這個議題正夯,很多的產品慢慢出現,今天很高興曹訓誌老師帶來這場以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為主軸的演講,讓我們以趨勢圖分析現在的產業發展。

曹訓誌老師提到,2014IOT的期望值到最高點,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他的存在,像是醫療、運動、智慧家庭、學校等等,但是這麼多的應用卻很少真的看到,舉例來說,一個房間有幾個電力是要被控制的?如電燈、房間燈、音響、風扇,加起來其實沒有很多,而這些開關離自己很近,伸手就可以去控制,然而這種情況下,會有多少人多花300塊再買一個控制器要去控制他們?所以在發展同時,需要還要考慮使用者,如果相關產品的產值不大,很認真的設計但是賺的錢很少,那麼就沒有設計的必要。另外,IOT屬於新的產業,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可能不會這麼有吸引力,若要推數位類別產品,要先從青年世代下手(25-30),再慢慢擴展。
       
        在設計物聯網時需要注意到兩個地方,一是個人化 工業4.0不只是工廠效率化,而是要加入個人化的元素,以醫療為例過去醫療體系解決疾病,醫生只看這個病可以用什麼方法治療,但是病人是個體,醫院無法將每個病人個人化,除非是VIP,而現在老年人口變多,年輕人變少,在這個情況下,要看的病人會多於出錢的人,如果要避免,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生病,因此維持健康就成為重要的需求,而發展成在居家(或遠距離)就能做好健康照顧,在家裡或是較私人的場所,人們就比較願意提供自己的資訊讓系統分析以達到自己的個人需求,當使用者提供的資訊越多,IOT應用的領域就越廣,就越能順利的發展更多可能。

第二是要夠智能 曹訓誌老師介紹了物聯網革命這本書,告訴我們所有權與取用權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有串流,在很久以前,當自己希望擁有別人的物品時,就會引發衝突,所以人將物品數位化,轉為價錢,時代演進到現在,社會價位過剩,價位低廉,所以要讓東西有效被使用,慢慢的,價值鏈從原先的資本主義轉變為共享經濟。舉例來說,過去音的音樂,是從被歌手與作曲人創造之後,到錄音室錄音,在經過唱片公司收購生產成唱片,然後再經過行銷,才被消費者買到,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從創作者到消費者之間經過須多人之手,這些 都分攤的大部分的錢,最後歌手可能只得到5%的利益。但是現在透過系統,創作者可以自己找到消費者,讓他以便宜的價格拿到音樂,甚至讓他免費聽,歌手再開演唱會吸引這些免費聽過音樂且對他的作品有興趣的人來,用演唱會賺錢,以網路作為商業模式的廣告載體,讓更多人知道他的作品。
       
最後,曹訓誌老師提醒我們,IOT是系統思維,不管今天是做什麼都需要考慮是在哪個範疇下,誰是使用者,才能在相同位階中提升效率,從更高的位階創造競爭力,因為價值鏈改變,盡可能把中間人拿掉,將結果直接回饋給使用者跟自己,因此設計者需要多學系各方面的知識,跨領域才能不管在哪個需求範圍都創造出更多元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