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只要遇到一定的機緣做好準備,抓住機會,也能主宰自己的工作與人生,在創業的前五年將制度建立好,公司穩定之後就能擁有創業者的好處:可以最早下班(當然也可以是最晚上班)、喜歡的話可以不上班、可以請長假。所以如果時間不夠,就創業吧!
鄭宗信老師在演講中分享了不少創業中所遇到的故事,聽完分享之後,我覺得即便在過程中會有些挫折起伏,但算起來自己當老闆創業仍是一個很棒的工作。在分享創業中所學習到的事,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定要意識到顧客真正的需求,找到對的方向,才能做對的事情,產品好、價格低是消費者直接成本,但這是消費決策心理學金字塔中最低的一塊,但在消費者搜尋成本、消費者道德危機成本、消費者專屬陷入成本,以上三塊才是一個公司的核心價值,產業中有許多的競爭者擁有更佳的優勢,因此在創業過程中必須要時時檢視自己公司的狀態,尤其是新公司,必須要在因素上有所優勢才有成長的機會,維持在最佳狀態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首先,打基礎:建立專案費用的依據及模式,記錄下所有會產生成本的因素,比如說設計師花了多少時間完成設計、專案企劃所要花的時間等等,記錄下來後才有成本估算與後續檢討的依據,來產生一套報價結構。第二,多曝光:有基礎才有閒暇的時間曝光。第三,降低專案風險:讓客戶參與專案過程,增加信任感,也讓顧客了解收費高的原因與專案的狀況,參與其中才會知道專案進度與公司能力是否可及。第四,長期經營品牌:建立平台,做好長期經營的準備與打算,讓顧客能透過平台來認識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