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陳勁宇老師 / M10410119


  Fandora Shop共同創辦人陳勁宇老師的演講重新給了我們一記震撼彈,重新思索自己學習設計的初衷以及未來定位。一直以來設計對我而言,是每一日在生活中的蟄伏與沉潛,我認為設計像一位心理學家,學會從細膩之處瞭解使用者的需求與感受;設計也是一名研究人員,嘗試藉由調查研究的結果總結使用者的自身經驗並加以改善;設計也是一名詩人,賦予作品獨一獨無二的意義,歌詠對生活的美好。我們長久以來享受扮演設計之於生活中的各種角色,並學習如何說一則動聽的故事,因為設計一項產品就如同說一則令人感同身受的故事一樣重要。


  當設計充斥於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所見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經由設計處理過後所衍生的產物,而當今社會中設計也成為了消費主義的工具,每間企業的目標都在於求利,於是這個世界需要許多設計師為他們妝點產品的外觀造型、說一則動聽的故事以吸引消費者族群,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除了美的事物,是否還能提升至更深遠的境界?有些美的事物或許看起來十分賞心悅目,但這樣的產品對於我們來說卻未必重要,當產品失去更深沉的意涵便容易被歸納為小格局的設計。


  然而我們處於快速變動的時代,當我們在設計一項產品時,除了以科技及技術當成我們的設計背景,以及思考從人文及文化的層面開始著手,我們需要前所未有的創新想法、探索新的可能以及新的解決方案。在創意的產品之外,我們更要繼續思考其背後的服務及商業模式。我們也看見了現今最受人推崇的品牌之所以能歷久不衰,便是將軟實力及軟性包裝做為企業母體及根本的結果,一個裝置如何能風靡整個世代?其後所帶給人們的美好生活體驗,才是我們真正的需求與需要。

  我們慣於為產品設計一個漂亮的外殼,想盡辦法讓產品變得更吸引人、更好用、更具便利性,但種種卻只聚焦於產品本身。我們現今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延續產品以外的價值及生命週期,如何去行銷推廣自己,以及創業後如何使品牌價值永續,更是仍處於學生階段的我們需要不斷去省思與自覺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