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陳勁宇老師 / M10410106

卷毛讓我印象很深刻,我想大概是因為他一開始分享的變身卷毛故事以及十分有朝氣的分享過程,讓人不自覺的專注寧聽。

fandora在做的事情是可簡稱為“建立插畫家的社群網站,然後服務他們,讓台灣的插畫家們可以持續堅持他們的創作”,和在前一週來分享策劃設計師週的邱乾珉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地都是在為創作者及設計師們服務,幫助他們解決不善長的的行銷、通路,fandora還多了個幫忙製造的服務,一切關於創作之外的事情都交給他們。

這場演講卷毛分以很多案例做開頭,讓我們了解商業模式的始末及重要性,最讓我有印象的案例是Fabulous轉型過程,原來Fab的前身是同性戀的社群網站,當下我簡略的閱讀了相關報導,撇除近期被收購及裁員的負面新聞,單從同志網站轉換成設計購物網站的過程,他很成功地抓住同志們與設計購物之間的聯結,進而轉型。

Fandora也經歷過一段轉型,原先他們提供的網站服務有點類似pinterest,給藝術家們分享作品的平台,後來認識越來越多熱情的插畫家後,進而開啟他們協助創作商品化的想法,而經營了Fandora shop。卷毛分享了他們的營業成果,相當不錯的成果證明了他們的商業模式,並且持續的的前進。

除了Fandora的商業分享,卷毛也提了很多他在這過程中的體悟和經歷,與前週邱乾珉老師提的觀點相似,同樣的認為台灣最缺的是出海口,一個向外推廣的機會,許多文創商品只能短暫的曝光但沒有長期的營收,無法永續經營,中間他也提到好的商品應該要是“有人覺得我的產品好用+覺得好用+很常用+多付費+推薦給別人”,這五個要點著實的讓我皺眉一番,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也太難的吧,但這的確是一個品牌商品成功該有的樣子。

在這場演講中,很謝謝卷毛蒐集那麼多的案例,並且分享給我們,ppaper創辦人、旺旺的LOGO等,了解背後的故事,值得思考的商業出發點,也激起了我更有耐心去了解每個品牌背後的商業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