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陳勁宇老師 / M10410116

講師學生時期的背景跨很多領域,從物理跨到設計,嘗試廣泛的可能性,才造就了現在創業的基礎。因為講師清楚的了解到,只做設計,對於創作本身的價值,並無法發揮到整個市場,無法讓別人看見你的設計。講師也舉了包益民在TED的演講說到:在學校是學設計,但出來社會後我們要學更多的東西,不只是當個設計師,要學會做另外百分之九十的事情,先有好的想法找人來投資,找人生產出來,之後行銷到社會上,我們才會有更好的影響力與發展。
所以在學校學了這麼久的設計到底學會了什麼?設計思考?創作?不斷的比賽?畫畫建模?講師的一個提問讓我不禁思考這五年以來自己到底學了些什麼,好像除了將自己的概念用模型建出來,在期末發表後參加比賽完就結束了,沒有什麼價值留下。這也是在出社會才會了解到自己有多渺小,何況懷有創業夢,但卻不了解社會,不了解自己設計價值的意義,那我們扮演了什麼角色也是不得而知的。台灣的創業多但活不久,歇業率冠全球,為何造就了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部份的新創公司不了解自己公司的價值,也就是WHY。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做?講師舉了7-11的例子,7-11在近五年最有價值的商品是廁所跟位置,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商業模式的定位是24 小時生活需求的提供者。同時講師也舉了自己公司合作插畫家“克里斯多”的例子,克里斯多的插畫比起在IF得過獎的產品賣的更好,因為他很清楚知道小而美的經濟才是現今消費者可負擔範圍,他運用圖象力+產品力,搭配粉絲經濟,替自己的插畫生涯,賺進知名度與商業模式。他們都是先了解自己產品的定位,以及之後的HOWWHAT,才有辦法維持自己產品被看見的機會。

如果要創業,找到好的夥伴也是個難題,先優化一個項目到極致,思考何時成長,如何成長,會隨著時間成長的,只有經驗。要學的不只設計,更是人生經驗、商業模式和了解自己產品的價值定位等。這是今日最受用的,只會設計出來是沒有影響力的當頭棒喝。謝謝講師與我們分享創業歷程和許多案例,給了一個如果接下來打算創業,必須思考的課題,不會只是要設計什麼?還要了解可獲利的模式,創造與了解本身設計的價值與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