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設計推廣大部份是由政府資源產生,而台灣設計師連線是一間私人公司專門推廣屬於台灣設計交流的平台,透過展覽的形式推廣至國際,展現台灣對生活提出的設計思維、風格美學,進而使台灣設計發揮產業價值,推廣至國際。台灣設計師週的創立起因於世界設計產業發展成熟的各國均有設計師週、設計節,反應該國的趨勢,促進國際產業交流,增進在地設計產業與國際的接軌,ex: World Design Guide。進而使台灣的設計師思考,台灣設計產業主軸架構在服務OEM/ODM/OBM,大部份設計師在產業界服務做代工,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下所產生的問題,到底有幾位設計師是名流國際的?台灣缺乏全台設計的整合交流平台,大眾對於設計的認知、瞭解與尊重,反映了整個台灣設計的文化,許多民眾會認為,為何看設計展要付錢?因此,台灣設計師週旨在於服務台灣的設計師,提醒設計師行銷與推廣也是重要的議題,所以創造了一個台灣設計小市集的概念。
對於設計師週的理念與展覽服務體會深刻,我參與了2015 TWDW的志工,他們建立了一個設計的標準跟規範,不改任何平面設計師與展覽設計師所提出的主視覺與展覽動線。雖然在參與的過程當中遇到許多民眾詢問展覽動線的問題,也因為動線導致民眾排隊入場的延宕,從中臨時改變展場動線,加派人手。認為在整個展覽的動線規劃,還是有些許地方需要思考完整的服務設計與用戶體驗及改善的。但聽完講師所說,不改任何設計師所提出來的想法後,甚是佩服與尊重,因為他們尊重設計師的專業與不同凡響的經歷,非常特別,不同於其他廠商口頭上的尊重專業,卻一再的要設計師修改設計。雖然這樣做有所缺失,對於用戶體驗的考量還能再更好,但確實尊重的精神覺得難能可貴!在參與志工的過程當中也遇到了許多不同非設計領域的人願意來當志工,很多人覺得台灣有這樣屬於自己的設計交流平台很棒,覺得學設計的人很厲害,看設計展好像也能體會到底台灣的設計都在做什麼,有自己也身為一份子的認同感。
所以台灣設計師週的國內、國際曝光度與參與度越發向上,多虧了有這樣的平台才能逐漸讓國際注意到台灣的設計與發展。不只在台灣展覽,在2014年也參與了巴黎D Days與柏林的DMY展覽,將台灣的設計推廣至國外,提供設計師的國際間交流服務。希望這樣子的服務能夠持續下去,繼續將台灣的設計發揚光大,也謝謝講師今日的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