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專題演講邀請到了台灣設計師連線執行統籌邱乾珉先生,邱先生介紹了台灣設計師週開始的契機,希望能藉由一個大型屬於台灣的展演,提出台灣本身的設計主張,延伸各種可能的產業價值與經濟發展,同時串連設計師發表分享的媒合機會平台。邱乾珉自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畢業不久後,便踏入了設計師週,一路扶持成長設計師週活動到現在,如今,設計師週已經是個廣為人知的設計活動。
台灣設計師週開始拉近了產業間的距離,過去台灣的設計師受到許多競爭關係影響,沒有一個可以交流的平台,能夠討論彼此的設計,回想起過去設計師討論設計idea是偏向保守的,深怕溝通會讓創意被嫖竊。但其實近幾年的轉變發現並不然,設計仍是需要透過相輔相成來刺激彼此的成長。
再來設計師週影響了與民眾互動的改變,設計一詞在這幾年變得普遍,雖然未必有效提昇薪資或產值,但台灣的消費者開始懂得尊重設計,也了解為何經過精心設計的商品比較貴,美學素養開始提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便能漸漸感受到耕耘的效益。
        台灣設計師週也逐漸在國際上建立不少設計展會之間的連結與網絡,走向國際舞台是最直接能夠表達台灣原創設計的方式,設計師週逐漸有以色列、北京、韓國等活動開始洽邀海外的展演,代表品質名聲已經做出格局。
由於過去因為自身的工作有和設計師連線討論的經驗(實際上,我們可能是競爭關係),然而,相較於前法人單位隸屬於政府官方管轄,在策展時並無法像設計師連線的形式風格,不但限制因素多,不能擁有寬廣的自由度,今天有幸能夠在學校中了解邱先生的分享,也真正的進一步了解設計師週的理想,十分羨慕他們的工作思維,能回歸到原始的「有趣」來策劃展覽。我想,透過這樣的初衷才能帶給觀眾欣賞設計的樂趣,而不是變成生硬又難以親近的精品展會。也希望台灣的展演能夠繼續發光發熱,享譽國際,並能刺激及帶動國內的感質消費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