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豐富的旅程, 擁有魔力可牽動出對好設計的想法, 懂得生活並且享受, 更是內化想法的重要元素之一, 吳東龍老師則是最適合驗證這段話的設計師。整場演講分享許多在日本旅行中的所獲, 那些如日月、如微風空氣般的小養分, 每每牽動著對生活的反思, 他提到, 思考是建立於看待事物的獨特觀點, 你必須有帶著充滿創意的腦袋, 但卻不一定要做設計, 也因此, 我想先撇開設計一詞, 單就思考與旅行這兩塊來分享我對整場演講的收獲。
        我曾經請教過一位滿腹文學的大叔, 如何同他一般, 開口便具吸引力與說服力, 而他簡單地給了三句話, 多閱讀、多生活, 然後去觀察, 恰如吳東龍老師的經歷與哲學。原先我困惑, 為何他的旅行只琢磨在日本, 而非像環遊世界般的去體驗各國的差異文化, 而後他分享的觀點也讓我了解了這兩者間不同的價值。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 每一年都有著不同的變化, 我們必須去思考在這時代疾速的轉變過程中, 影響什麼, 改變什麼, 這迭代的路途上成就了哪些事物? 當你長時間的身處在一個城市下, 用心去觀察, 定能察覺到腳下的這片土地, 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 並且從中體會到在社會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 該做些什麼才是有價值的。
        「先精神富足, 作品才會豐富」這是東龍老師最後提點大家的一句話, 也是整場分享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觀點, 是句適用于任何時候的鼓舞, 我將它轉化為「先精神富足, 人生才會豐富。」無論此時此刻的我們正做些什麼, 我們都必須先將精神富足, 可能是閱讀, 是旅行, 是運動, 又或者是和歷練豐富的人大談生活, 都足以讓我們更確信且更堅定的持續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
        最後推崇一句東龍老師的分享, 他說「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但沒有人是在工作上無可取代的」這段話我已寫下貼在我爸爸的桌前, 希望他能受用, 別再為了工作失去生活的價值, 也提醒我自己千萬別成為一個為了工作而忘了自我價值及生活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