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溫肇東老師 / M10410207

        今天邀請到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的溫肇東教授,來與我們作經驗分享,老師不但是台灣科技管理領域的先驅,更是提倡跨領域整合的靈魂人物。
演講的開始,老師便提出了兩個問題:「知道設計管理是什麼嗎?」「對於我們而言,設計對產業的貢獻是什麼?如何看出?」從與設計的邂逅,英國協會的IYCE 到設計產業的策略,老師提到了設計上的創新、市場上的創新,以及科技上的創新,並以圖表的方式說明,引導我們,設計師該如何思考,才能創造出有效益、有買氣的產品。
        然而,對於一直學習設計的我而言,科技管理這樣的學問實在是有點遙遠,但是老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我們一步步了解。首先,老師問我們,得獎的產品設計作品為何無法量產、為何iphone的使用族群遍及各個年齡層,且廣受所有消費者喜愛?同時老師也舉了許多例子: Apple、Gogoro、Airbnb。老師說,這已非單純的產品設計可以說明的了,它緊密扣著用戶體驗、商業模式,以及服務設計等,就拿Apple來說吧,它的成功,不僅僅只靠著優秀的設計,更是因為它有著App store和Itunes在背後做支撐,符合所謂One for all 的原則,擁有著完善的服務流程,並將其裝置化與商業化。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隨時都在改變,手機不再只是講電話的工具而已,西費者對於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若是產品設計出來以後才開始考慮服務化,那便太遲了。產品的銷售數量、定價也是設計流程中重要的關鍵,以gogoro為例,在研發成本45億的條件下,一台開價12.8萬元,要多少才能打平開發的45億成本?這對產品的影響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懸殊的價格差下,品牌在前期的設計策略便必須做出完整的考量。

        為誰而設計?這關係著整個設計的方向和策略,老師強調以顧客為中心的設計思考,瞭解使用者的習慣與行為,現在、過去與未來,並將完整的Business Model導入產品,更能幫助我們所設計的產品打入市場、進入消費者眼裡。

        過程中,老師提及英國文化協會對設計產業與文創產業的推動,有著大量的投資與策略,來應付隨時都在改變的消費習慣與時代的變遷,以致創造出高度的產值。老師並提到了許多台灣設計產業的趨勢與案例,其中涵蓋著台灣明年的世界設計之都,老師同時也以許多案例為我們做解說,如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產品設計師謝容雅、設計公司—浩漢與募資平台flyingV的腳踏車等耳熟能詳的案例,老師以獨特的科技管理角度為我們說明他們的成功之處。

        老師一再強調設計產業的策略,並告訴我們,了解做設計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能夠為產業帶來什麼樣的貢獻是我們必須深思的,為比賽而設計的作品真的是我們要的嗎?商業模式、設計成本必須作為一個重要的要素被考量,才不致使產品淪為僅有外觀與外表的無用設計。

        創新的要點:「原創的價值」、「設計的意義」、「感動消費者」、「市場影響力」,台灣必須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而這條路的關鍵便是創新的發展、決策、管理與價值創造,跨界整的思維是當前最需要被重視的。

        這場演講,讓我開始思考,對於設計作品的想法,作品的意義、作品的價值所在,教會我們未來在做設計前必須做更謹慎、周全的思考,提供我們一個最佳的反思機會。


        感謝溫肇東老師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育,也謝謝董老師為我們請來溫肇東老師為我們做一場精彩的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