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for who?」這問題,在前期的設計發想時一定會面臨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整個設計的方向和策略的進行,溫肇東老師強調設計思考的重要,應以顧客為中心,去了解使用者的行為習慣,也就是整個persona的調查分析,再來還必須將User Scenario 套入設計思考流程中,了解顧客現在、過去甚至未來的使用行為,最後再將完整的Business Model導入產品,這就是服務裝置化,老師舉了Apple產品「一機到底」,和HTC的「機海戰術」為例,前者Apple的產品是同一款商品男女老少都能使用,符合通用設計所謂的 One for all 原則,時代在轉換,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跟著在改變,手機已經不再只是被拿來單純撥打電話,結合mp3功能也早已不再稀奇,iPhone背後的app store 和 itunes才是重點,這是Apple當初在設計產品前就已經設想到的;反觀,後者HTC的機海戰術,認為應針對不同使用族群而有不同的設計,先設計出產品之後,才開始想服務化的流程,稱作裝置服務化,其實已經來不及了。再來產品的銷售數量、定價也是設計流程中的一環,以gogoro為例,在研發成本45億的條件下,一台開價12.8萬元,其中有多少是45億元的分攤?可能只占了非常小數的比例,在這樣懸殊的價格差下要賣多少台才能回本?這絕對是在是前期的設計策略就要考量到的。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溫肇東老師 / M10410204
此次演講獲益良多,講者溫肇東老師現任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來自工業工程、企管以及都市環境管理背景,雖然不是設計背景,但近年因為一些機緣擔任由英國文化協會策劃的IYCE國際青年創意創業家競賽評審,在這次的演講中,老師以此為出發點,分享了許多他對設計的看法以及案例分析,當中有很多觀點都是值得現階段只專注於埋首做設計的我們好好思考的。
在談到設計產業的策略,我們是否曾經想過設計所能產生的價值,以及最後能對產業帶來多少貢獻,溫肇東老師以「得獎」這件事來比喻,到底我們是為了得獎而設計,還是真的是符合市場所需的設計,很多概念性的設計,雖然得了很多獎,但是最後無法實現量化,對整個社會產業的貢獻其實很有限。
「Design for who?」這問題,在前期的設計發想時一定會面臨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整個設計的方向和策略的進行,溫肇東老師強調設計思考的重要,應以顧客為中心,去了解使用者的行為習慣,也就是整個persona的調查分析,再來還必須將User Scenario 套入設計思考流程中,了解顧客現在、過去甚至未來的使用行為,最後再將完整的Business Model導入產品,這就是服務裝置化,老師舉了Apple產品「一機到底」,和HTC的「機海戰術」為例,前者Apple的產品是同一款商品男女老少都能使用,符合通用設計所謂的 One for all 原則,時代在轉換,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跟著在改變,手機已經不再只是被拿來單純撥打電話,結合mp3功能也早已不再稀奇,iPhone背後的app store 和 itunes才是重點,這是Apple當初在設計產品前就已經設想到的;反觀,後者HTC的機海戰術,認為應針對不同使用族群而有不同的設計,先設計出產品之後,才開始想服務化的流程,稱作裝置服務化,其實已經來不及了。再來產品的銷售數量、定價也是設計流程中的一環,以gogoro為例,在研發成本45億的條件下,一台開價12.8萬元,其中有多少是45億元的分攤?可能只占了非常小數的比例,在這樣懸殊的價格差下要賣多少台才能回本?這絕對是在是前期的設計策略就要考量到的。
「Design for who?」這問題,在前期的設計發想時一定會面臨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整個設計的方向和策略的進行,溫肇東老師強調設計思考的重要,應以顧客為中心,去了解使用者的行為習慣,也就是整個persona的調查分析,再來還必須將User Scenario 套入設計思考流程中,了解顧客現在、過去甚至未來的使用行為,最後再將完整的Business Model導入產品,這就是服務裝置化,老師舉了Apple產品「一機到底」,和HTC的「機海戰術」為例,前者Apple的產品是同一款商品男女老少都能使用,符合通用設計所謂的 One for all 原則,時代在轉換,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跟著在改變,手機已經不再只是被拿來單純撥打電話,結合mp3功能也早已不再稀奇,iPhone背後的app store 和 itunes才是重點,這是Apple當初在設計產品前就已經設想到的;反觀,後者HTC的機海戰術,認為應針對不同使用族群而有不同的設計,先設計出產品之後,才開始想服務化的流程,稱作裝置服務化,其實已經來不及了。再來產品的銷售數量、定價也是設計流程中的一環,以gogoro為例,在研發成本45億的條件下,一台開價12.8萬元,其中有多少是45億元的分攤?可能只占了非常小數的比例,在這樣懸殊的價格差下要賣多少台才能回本?這絕對是在是前期的設計策略就要考量到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