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陳勁宇老師 / M10410203

今天邀請到陳勁宇先生蒞臨分享Fandora創業經驗談。這讓我想到Fandora作為一個近幾年來創業很成功的公司,有很多年輕人也許在這個世代中希望能夠自己做老闆,可能是就業環境或是懷抱實現夢想的決心,但有時會發現要能夠精確的創業並且持久是一件需要很細心經營的事情。尤其好像學設計的學生對於創業有著不同的想像,像是開個人工作室、開店、創造品牌等等,陳勁宇先生的演講似乎讓坐在台底下的同學都聚精會神了呢。

一開始提到近幾年很紅的文化創意產業,文創的經濟價值來自他所提供的「文本、體驗或周邊商品」。雖然很多時候大家提到或想到文創,都會聯想到一些所販售的商品或品牌精神,但陳勁宇先生又提到了能夠成為「產業」需要具備「有效運用資金與勞力從事生產經濟物品的行業」的特徵。這好像將我們很容易把文創聯想到商品開發、商品設計的層面拉到了實質上去建立創新的「市場模型business model」。這也的確的,除了實質設計的層面,創業時也需建構好商業模型有效運用資源。

演講中提到一點有趣的是,「設計師應該在社會扮演什麼角色?」設計師就像是一種語言,有些人只懂得將語言變成簡單的簡訊文字,但有些人能夠把語言變成有內容且精彩的小說。設計師就像是瞭解了這個社會,在創業時去扮演永續經營的角色。其中也提到了,創業時善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能力,像是「全局觀念」去理解商業上的價值主張。如同在1950年代,是將物品與服務帶給消費者,但在2000年代開始,應該是「將價值創造溝通並傳送給客戶」。

黃金圈的概念也讓我感到很有趣。從內而外的圓圈,從why,how,到what。很多人在對於品牌價值的提倡時,都是先從what往內敘述到why,像是我們賣什麼?然後才到為什麼我們賣這個。但像是蘋果則是先主張「我們為什麼賣這個」的價值主張,才主張到最外層「所以我們的產品是」。這影回饋到了前面「設計師扮演理解社會的角色、將價值創造溝通後傳送給客戶」的精神。


另外在陳勁宇先生的演講中,另一點讓我思考的,則是他提到當發現問題時,往往有很多個解決方式。但其實不需要用一個時間同時去解決所有問題,而是盡量優化其中一個項目到極致。其實很多時候品牌有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鮮明的價值主張和商品服務之後,當別人產生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你」這個品牌,也就是創業成功的時候了。這次的演講讓我寫滿了滿滿五六頁的筆記,也去買了陳勁宇先生推薦的精實創業這本書,有時想想創業除了會設計、有想法之外,有人能適時提出經驗談與分享,也是一種幫自己將想法串聯起來的方式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