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毓芬老師自投入文創以來,秉持著突破自我、堅持到底的精神,從原本站在與其他設計師同一條起跑線,到現在發展成有著獨特差異風格的創意總監!秘訣是做任何事情都以設計策略去思考,學會老闆怎麼想,瞭解客戶在想什麼,找到自己的優勢,從最擅長的下手,如何創造商業價值等等。
演講裡分享到,不要馬上拒絕不會做的事,不去做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做。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設計師不能只會設計,要建立差異性,從經驗中累積經驗,想辦法串聯整個產業的生態,就能提升自己在產業中的地位。
印象深刻的是「竹藝」,首先是思維,竹藝的展現需要透過對於竹的本質的了解,才能徹底發揮設計的效用,所謂無招勝有招,加很多設計不見得是好,透過設計讓物品展現本質還是最重要的,設計多一分則花俏,少一分則無趣;再來是方法,透過環境優勢和自我優勢分析,老師看到台灣竹特殊的韌性,以女性設計為主軸發產竹的產品線,又一步一步將產品量產的過程令人佩服。其中一個拯救老師起死回生的特別的豪宅建案,有別於我以往的認知,有錢人並不稀罕所謂名牌和貴氣逼人的東西,他們在意的是品味,而且是在地生活品味。其實消費者都沒有缺少的東西,只是單純的「想要」而已,如何透過創造商品的體驗氛圍讓消費者買單,需要用腦袋去策略!
最後提醒我們要培養共榮(融)的能力,成為一個討喜,可以展現專業又不會遮擋別人光芒的人;試著融入產業族群讓當地人認同自己,與他人共利共創未來。多翻翻商業報導,才能同時看到設計和設計以外例如商業模式比設計本身更重要更有價值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