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駱毓芬老師 / M10310116

 駱毓芬老師畢業於實踐大學設計系,她說她待過許多3C產業多年,再從現在看他的作品,真的不敢相信她沒有被3C產業死板板的生活與設計同樣物件的日子所侷限、熱情也沒被燒毀,為什麼這樣講?因為看過很多在3C產業工作的設計師,到最後常常在踏入其他設計領域(工藝、文創)東西都非常的死,到底 駱毓芬老師是怎麼樣走過來的?我非常好奇。

 老師這次談的是設計師要如何轉為創業家,對於我來說創業是一定要做的事,但如何創業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有的就是對設計的熱情,但我卻想過要如何經營自己。駱毓芬老師說:「我們的才華要如何被對的人看見才是重點」創業家必須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優點、優勢讓每個人看見,這必須涵蓋不單單只有設計領域的技能,也必須去掌握其他創業必要得元素,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行銷手法。作品的美感、細節、表現形式已經是最基本的,必須讓幾去學習更多關於讓世界看見自己的技能。

駱毓芬老師在其中一次商展中體會「全世界,大家對自己的文化很重視。」。於是並開始思考如何和別國的設計師做出區別?於是她開始從文化與環境的開始下手,開始使用台灣的竹子作為材料。並研究台灣竹與其他國家的竹類有什麼差別、優勢在哪。台灣竹的韌性強可以多曲度彎取,而東南亞竹無法彎曲,如何尋找台灣物件、文化與其他國家的不同點。這就是我們的環境優勢,找到自己的特質、強項,就有能力與其他國家競爭。

駱毓芬老師在講他的歷程時,看起來她設計以外的能力,都是在商展、國際展覽等等的時候所學會,這意味著,作為剛起步的創業家,必須要不斷的去做展覽、展示自己的設計能力,更能從中學習與觀看別人是怎麼行銷自己、如何將自己與商業結合。也就是「設計必須有產值,才有價值。」而不是不斷的閉門自守在小小的台灣里做的開就好。

駱毓芬老師也說道,在一個團體、領域裡除了自己本該就具備的設計能力,還必須有其他人無法代替你的特殊能力。就能在一個團體中突出,而不會被團員排擠。而且會依直想跟你合作或是一有機會就會轉介給其他人。這樣的特質都是我們該尋找、追求的,這會為我們帶來許多好的機會。但我認為還必須保持謙遜、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更要有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在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暢快無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