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出生,台灣新竹人。
新竹高中時期開始寫作、學習編輯。
大學就讀大同工業設計、開始接觸攝影與電腦繪圖。
做了幾年設計後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寫作,同時迷上了東京的設計旅遊
2006至今寫到了第五本書,全部都是關於東京旅遊的體驗心得,以設計者的角度。
先從簡報開始說起吧,演講一開始以為簡報是用FLASH做的,換頁和物件的移動特效做得很精緻,後來看了一陣子才發現是蘋果的Keynote,在雲科大一的時候常常使用,後來因為學校環境的支援度太差改回用PPT,就因為用過,所以看得出這份簡報,需要花費龐大的精力來製作,演講者的用心程度可見一般,其實這種態度,在他講解如何為了讓書品上架有更好的呈現方式,而自行設計79折貼紙還有贈品的設計就看得出來,身為設計師,除了端出完美的作品,漂亮的呈現方式才是消費者最在意的第一印象,而如何從頭到尾都保持這種「最佳狀態」相信沒那麼簡單。
除了後期的旅遊分享,簡報前期也說了一些吳東龍先生對於設計與生活的一些看法,大部分寫的滿好的,在此列出:
l 找到Role Moodle並把標準提升;畢竟你能控制的太少了,誰能確定效果出來會不會打折扣,還不如在自己能把握的範圍內做得更好
l 謀定而後動;隨著年齡與智慧的增長,想好在行動,我曾經看過一段關於造船的寓言,在英國,他們花一年的時間設計,三年的時間製造,而日本,則是花三年的時間設計,一年的時間製造,當然不是要強調日本多厲害,而是要說明前期準備做得好,後期肯定更流暢
l 長久的工作通常包含三個因素: 興趣、擅長、對眾人有益。
l 我們不必然都要成為設計師,卻都可以過設計師般的生活,從生活累積創意的存摺;其實設計師跟一般人沒甚麼兩樣,不過就是需要對周遭的人事物更為敏銳,如此才能發現好東西好問題並做出好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