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邱乾珉老師 / M10410205

台灣設計師連線執行統籌——邱乾珉,用問題的方式替此場演講起頭:「台灣一年中舉辦了幾場的設計展?籌辦設計展可以盈利嗎?」讓我們開始去思考,為何我們願意花250元看多啦A夢展?而對於一張學生220元的設計展門票卻是斤斤計較呢?或許是因文化背景的養成,設計產業對於一個開發中的國家是個不可或缺的產業角色,或許我們不習慣「使用者付費的道理」,而一張設計門票其實是一種對於設計專業的尊重表現。這的確需要我們反思,設計產業對於現今的台灣究竟是扮演著什麼樣的產業角色呢?

當我們提到北歐的極簡設計風格、日本的生活美學,那屬於我們台灣的設計是什麼?由於產業結構的不同,進而影響台灣設計產業的發展。世界知名腳踏車設計來自於台灣Giant,但Giant又是由誰設計的呢?今天演講中,邱乾珉設計師提到很多傑出的設計都是來自於台灣的設計師,而在設計的整個產業鏈中,我們都忽略推廣與行銷,為何設計師不重視行銷呢?甚至有些設計師拒絕暸解行銷,但製造、設計、行銷卻又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一連串產業結構鏈。在日本,伊勢丹設計週跟隨著東京設計週同時舉行,成為了一種非常成功的行銷方式,而在台灣百貨公司只在乎週年慶的業績成長,卻忽略一項更能提升業績的行銷模式。由此可知,行銷與推廣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而在設計中,行銷更是讓大家最快認識設計的不二法則。

每年台灣設計週都是一場設計的盛宴,更是引領設計態度的典範,這是一場讓大家齊聚一堂共同做一件事的盛會,而我最欣賞這之中的態度即是展覽的統籌對於設計尊重的態度。在展覽主視覺設計是出自於專業的設計師,對於專業的尊重,秉持著不改稿得精神,而多年來這樣的態度,促使每年設計師們都願意提出有趣的設計。回歸到當今的設計產業中,業主委託設計師進行設計,在過程中不斷的要求設計師依業主觀點修正設計,而這樣的情況是否已經成為設計師無法揮灑與發揮的枷鎖呢?不論產業的種類,對於任何的專業,我們是否都應該秉持著如同設計週的精神,對於專業尊重的態度,才能使所有專業發揮到極致。


而最後謝謝邱乾珉服務設計師分享「服務設計」的想法,服務設計師的角色必須對於設計有基本的暸解外,在行銷的部分亦須瞭如指掌,這是一個產業與市場連結的角色,也令我們開始反思行銷對於產業的重要存在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