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邱乾珉老師 / M10410204

台灣設計師週,由一群充滿熱誠的設計師、以及喜愛設計的工作者所發起的設計活動,為期一個多星期的展覽除了可以看見台灣設計師經由在職場上累積的專業,以設計展現台灣生活的設計美學,透過每年的設計師週,不僅凝聚起台灣設計師的創作意識,也使大眾瞭解設計進而尊重設計,更不斷提升台灣設計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算一算,從大一那年開始,今年是第五年看台灣設計師週,覺得能帶動台北整體美學素養最非凡的地方,如果不是美術館一定是設計師週。今天聽台灣設計師連線執行統籌邱乾珉先生談台灣設計師週的緣起,是希望藉由展覽,展現屬於台灣對生活提出的設計思維,在這之前,台灣缺乏設計交流的平台,台灣幾乎沒有屬於專以展現台灣專業設計師設計的展覽,相比國際間設計產業發達的國家(例如:日本、義大利、法國),均有設計師週(設計節),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和台灣長期以來的產業導向都是在做代工有關,大多數的設計師都是在產業界服務做代工,在這樣的現況下所產生的問題和隱憂,也讓一群設計師開始省思要如何行銷和推廣台灣的設計,因為許多代表台灣設計強大競爭力的設計,生命週期卻短到讓人遺忘。

其實這也是一個台灣設計界的通病,台灣設計師不在乎甚至拒絕去了解行銷這件事,設計師認為只要專心做設計,但是這樣的設計頂多只能稱之為作品,作品不等於商品,因為作品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問題,只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和設計就好,但是一旦當作品要成為商品時,就要考慮消費者使用者、市場調查分析等等非常多面向的問題。好的設計絕對可以幫助品牌和商品加分,但是單純只靠設計是不會成功的,一個成功的品牌大部分的時間其實不是在做設計,而是前期的策略規劃,策略可以影響一個商品的成功與否非常大,沒有策略的設計是無用的設計,如果設計無法做為溝通與應用,那麼我們的設計只有曇花一現而沒有下一回, 這讓我想起每年的新一代設計展,都能看到很多厲害的創意作品,但是為什麼展覽結束後這些作品就要宣告隱居了,我們很少甚至沒有在市面上看到這些作品,明明感覺是個會大賣的設計,為什麼被埋沒掉了呢?其實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很多設計師不懂的行銷策略,也許之後在大公司工作,公司會有行銷部的人負責,但是很多獨立的設計師或是小公司勢必須自己來操作這個部分的,沒有好的策略,再好的設計賣不出去就是賣不出去。

從邱乾珉設計師帶著台灣設計到國外展出的經驗分享中得知,台灣優秀的設計師不少,出國展覽時總是能聽到外國人對台灣設計的讚賞,可是當國外設計師想要透過個人網站瞭解台灣設計師甚至是作品時,台灣的設計師幾乎只能拿得出facebook網址,我們還沒意識到對於網路無遠佛界的現代,設計師行銷個人的最大利器就是個人網站。


這次的專題演講讓我收獲良多,也對於台灣仍有許多無私在為台灣設計默默努力的人們懷抱著感激,學習之路還很長,期望不斷的提升自己,雖然今天的演講聽到了許多台灣設計產業的問題,但我仍然為台灣設計感到驕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