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演講是由「設計師連線」的邱乾珉執行統籌主講,和我們分享國際行銷的主題。在2007年前的台灣,我們擁有好設計、好設計師,但卻沒有一個屬於台灣的設計展覽,這樣的狀況,讓一群台灣的設計圈的人開始討論,也開始了設計師週的發生。
設計師週的產生是一種反思,也是為了突破框架,帶入新的想法;設計師被訓練觀察生活、解決問題,而台灣的設計師也做了許多好的設計,但的努力卻因為是設計產品生命週期短的產品,容易讓人遺忘,如:筆電、手機等,而如何讓作品歷久彌新,如何展現台灣的生活美學,成為台灣設計的發展主軸。
當我們看到國外成熟的設計時,能夠分辨北歐設計、日本設計等,是因為在這些的設計中,可以看到他們生活、風格,這也是台灣設計正在積極養成的「台灣生活美學」。在演講中可以看到設計師如何和工藝師溝通的過程,如何將工藝與設計結合,並運用台灣在地工藝的獨特性,展現台灣的生活美學,而這樣的發展也讓漸漸消失的傳統工藝再度被大家重視。
主講者提到透過和外國的設計師、策展人的合作和溝通,也發現「設計服務」是件中要的事,許多台灣的設計師要負責五花八門的工作,設計、行銷、商品配送等都自己來,這樣讓設計師忙得焦頭爛額,反而壓縮了設計發揮的空間。主講者期許自己能為設計服務,利用在國外辦展和合作的經驗,幫助設計師行銷作品,也行銷台灣。
在大二的時候,我曾經在中山創意基地的設計工作室實習過,那時上班都會經過設計師連線的辦公室,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真的覺得很驚訝,覺得策畫設計師週這樣大展覽的設計師連線,居然只有幾個人在一間不大的辦公室裡,但透過這次的演講,了解到設計師連線如何運作,也理解他們的理念。
對於在大學時期學習工藝設計的我,相當樂見工藝越來越受重視,也希望這不是一時的熱潮,在未來也期許自己能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並做出好的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