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邱乾珉老師 / M10410104

演講開始,邱乾珉先生提出了幾個問題,什麼昰臺灣設計師?什麼昰臺灣設計風格?什麼代表臺灣的生活美學?這個問題,我覺得直到現在,還沒辦法有清楚、明白的定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有了這些設計大前輩的努力,臺灣設計已經開始慢慢地塑型。
臺灣設計師週從2007開始在信義誠品展覽,到現在2015舉辦在松菸文創的臺灣設計師週,展覽內容不只專業設計師的作品,也有我們這些學生設計師的舞臺,更邀請設計大師演講,豐富的展覽內容、種類、形式,讓大眾都能夠近距離和設計互動。
邱乾珉先生提到,在臺灣的設計教育,教導我們觀察生活,找到問題點去解決。但經過這樣的設計訓練,大家卻只想進3C廠,臺灣的設計成了大廠下的設計部門,而且3C設計生命週期短、容易被遺忘,臺灣設計最後變成什麼都不是。
世界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設計週、設計節,這昰一個可以展現國家設計思維和趨勢的機會。臺灣設計師連線,希望以「分享」為核心,結合設計師思維,讓民眾可以參與設計。Flow in People. Flow in City. Flow in Taiwan. Flow in Worldwide.希望藉由臺灣設計師週,凝聚臺灣城市設計力,串連設計網絡;促進臺灣工藝、技藝的發展,進而推廣到全世界。
除了國內年度的臺灣設計師週,臺灣設計師連線也積極參與國外的展覽,增加臺灣設計的曝光率。2012 Design Tide昰臺灣設計師週第一次的海外展,也是第一次的商業推廣,邱乾珉先生也提到,參與其他國家設計週後,才能真正了解臺灣設計在世界的定位,其實臺灣設計的力量非常足夠,但是能見度低。除此之外,從互動中,也能了解其他文化處理設計事務的專業度,邱乾珉先生舉了幾個例子:想要推廣我們的設計,卻沒有準備必備的設計資料,沒有設計師的個人網站……,和其他國家、設計文化互動,不僅能夠推廣臺灣設計,也能夠學會其他文化的設計專業力。
邱乾珉先生也提到他在學習設計的歷程,他認為身為一位設計師,必須要讓你的產品能夠自己說故事Let your product to tell the story!這樣的想法也會深深影響設計展覽的形式,從臺灣每年琳瑯滿目的設計展,可以看到我們的展場內一定有許多的珍珠板,再加上大圖輸出的背膠海報,如果我們能夠讓我們的設計自己說故事,展覽的空間一定能夠有更多的彈性及特色。
最後,他問了個問題,在我們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想成為一位設計師?邱乾珉先生豐富的分享,我得到了許多體悟和建議,我要把握每一次的設計案的過程、經驗,培養許於自己的設計觀、設計方法,除此之外也要建立和世界村的連結,努力接觸各地的設計文化,讓自己也能夠成為臺灣設計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