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設計作品在國際競賽上時常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卻一直沒有台灣設計風格,當我們聽到北歐設計、日本設計時,腦中會浮現出一些經典的作品,風格明確,令人印象深刻。而台灣呢?為什麼台灣沒有代表性的作品與風格?台灣的設計或許有強大的競爭力,但生命週期卻短到讓人遺忘,這是邱乾珉先生在演講起初提到關於台灣設計的問題點,發人深思。
        另外,台灣一年中有許多設計相關的展覽,台灣設計師週、文博會、台中A+創意季、高雄青春設計節….等。但台灣民眾對於設計的看法與價值觀仍與外國有些不同,有些台灣民眾願意花250元去參觀外國的卡通展覽(例如:哆啦A夢展),卻不願意花230元去參觀台灣設計週,這很明顯地反映出一般民眾對於設計的認知有所不同,可能他們對於台灣的設計不夠了解,也可能是他們選擇不去關注設計,這點和國外可說是截然不同。而台灣設計展普遍只侷限於一個展場區域,不像東京設計師週、米蘭設計展是大規模的,整個城市與展場附近的商家都回投入設計的活動,許多設計師沒有在活動中參展,也會將個人展覽配合展期展出,可以說是全民都在投入這項盛會。
         邱乾珉先生除了和我們分享他籌備台灣設計師週的過程與契機外,也提到了他帶著台灣設計師到國外展出的經驗,並從這些展覽了解到其實台灣設計師是很優秀的,他們的作品更是獲得許多外國人的讚賞與認同。但是台灣的設計長久以來的主要架構都是服務,缺乏了最重要的國際行銷整合能力,在國際上較沒有知名度,較缺乏曝光度。因此邱乾珉先生決定突破框架,他投入了自己開拓的事業,專門為設計師服務與行銷,也將國外的設計帶入台灣,將台灣的設計推向全球。他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國際能見度,讓台灣的好設計逐漸的廣為人知,他確實也做到了。
        從本次精彩的演講中我看到了邱乾珉先生對於設計的熱情,也謝謝他對於台灣設計的貢獻與推廣,讓更多國家能看到台灣的好設計。演講的尾聲他告訴我們,如果有什麼想法,做就對了,要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理想是要努力去實踐的,如果什麼都沒做,又怎麼知道結果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