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演講者是台灣設計師連線的邱乾珉老師,在老師剛開始有提到什麼是台灣的設計、台灣的風格、對於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有哪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師?其實這些問題都沒辦法有明確的答案,原因也許在於台灣設計走向吧?台灣的年輕設計人大多數都是競賽為導向,產出的也都是一些生命週期很短的小設計,不容易久留於世。而設計師也都躲在幕後大多數也是數於服務型設計,以至於台灣至今還沒有一位像STARCK、MARC NEWSON等這樣的國際知名大師出現,這樣的問題非常值得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又可以持續不斷的做自己、將自己的理想理念實踐在的品牌上。
在邱乾珉老師的介紹設計師週下,了解了設計師週從有到無、從小小的展區到松菸這樣的大型展區整個設計展演的歷史與脈絡,真的是非常精采。其中老師提到台灣人願意花250元參觀卡通展覽卻不願意花230元去參觀台灣設計師週,這訴說著台灣民眾對於設計的認知與定位還不是很理解,到底設計是什麼、可以帶給他們什麼樣的幫助,他們對於設計還停留在美工、廣告輸出這樣的思維下。在米蘭只要到了設計師週幾乎全米蘭市都會成為展覽場,走到哪裡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展區,許多店家也會在這些期間讓設計團隊提前預約進駐於他們的空間裡,不僅可以藉著設計展招攬人氣,也可以增加自己店裡的曝光度。這是一個連續性的經濟效應,互利互助這是台灣很少見的,當然也是我們必須去努力的一個願景。
        這次精彩的演講邱乾珉老師讓我了解他對於設計的想法,與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對於台灣設計推廣的熱情真的是令人佩服。希望在未來台灣的設計師、設計環境能夠更好、更棒。我們也會努力地去做好自己、做好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