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演講是由華碩的曹訓誌老師為我們分享「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的議題,用戶體驗及服務設計就談起物聯網更是近幾年來十分火紅的議題,發展物聯網更能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在聽這場演講前,我對於IOT的認識近乎於零,只知道它最近越來越被重視。老師舉了些例子,像是如何從最基本的生產一台車,到開始在車上加裝導航、行車紀錄、通訊系統等的軟體,這些對以前的我們來說,覺得這好像是在電影中的幻想又似乎是科技發展的過程,但聽了演講後才發現原來做這些事都是有目的,而且不只是產品這樣的實體,當中還包含了軟體的設計、各種資訊的互聯,還有使用者習慣等。舉例來說Apple產品的軟體設計就運作了各種資訊及產品的互聯,讓使用者習慣Apple系統的服務,並覺得好用產生永續的產品黏著度。
要做IOT系統思維相當不簡單,它在網絡遍佈各大產業,完善的IOT系統需要加上人、軟體、硬體還有大數據和資料才能發生設計者所期待的效果,所以在演講中老師也一直強調跨界的重要性,「跨界」此事也不斷的提醒現在和未來的設計師不能只專注在一件事上,因為現在商業模式已經在改變,在職場上要的不再是一個「專才」而是能夠廣而運用的「通才」,專家預測在2022年後,我們家中會有五百個智慧型裝置,小從電燈甚至開關,大至門禁的安全管理系統,我們皆需要透過物聯網來幫我們控制,所以這更告訴學習工業設計的我們更是要跳脫硬體去學習軟體的運用及服務設計,才能夠從現今使用者的習慣中去突破取代就有的模式。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陸持續在運作的線上支付,這已經徹底切入了使用者習慣,話說這根設計有什麼相關,我想說這就是用戶體驗更是深層的服務設計打入使用者習慣,所以在學設計的我們更必須去學習其他領域的專業,才能展露我們的全面性。
要做IOT系統思維相當不簡單,它在網絡遍佈各大產業,完善的IOT系統需要加上人、軟體、硬體還有大數據和資料才能發生設計者所期待的效果,所以在演講中老師也一直強調跨界的重要性,「跨界」此事也不斷的提醒現在和未來的設計師不能只專注在一件事上,因為現在商業模式已經在改變,在職場上要的不再是一個「專才」而是能夠廣而運用的「通才」,專家預測在2022年後,我們家中會有五百個智慧型裝置,小從電燈甚至開關,大至門禁的安全管理系統,我們皆需要透過物聯網來幫我們控制,所以這更告訴學習工業設計的我們更是要跳脫硬體去學習軟體的運用及服務設計,才能夠從現今使用者的習慣中去突破取代就有的模式。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陸持續在運作的線上支付,這已經徹底切入了使用者習慣,話說這根設計有什麼相關,我想說這就是用戶體驗更是深層的服務設計打入使用者習慣,所以在學設計的我們更必須去學習其他領域的專業,才能展露我們的全面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