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講者鄭宗信老師,使用較幽默的方式來替創業好處做開場白,人生中有幾個能夠創業的機會呢?如果時間不夠用,那就來創業吧!如同鄭宗信老師所說,創業從不同的面向作為切入點,在尋找一份工作時,我們的確很難找到一個能夠最晚上班,而且最早下班的工作;也無法喜歡不上班就不要去上班,更不可能說隨便就遞交一份長假的申請書給公司,那唯有創業能夠提供如此的條件。的確,從不同面向點切入來看,沒有任何的工作比起創業更能過提供這些條件了。如果跟著鄭宗信老師的思考模式,創業的確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的遙不可及。
鄭宗信老師分享的第一個案例是初創業時期,接到的一個旅店識別設計案例。最後也提供給業主一套符合設計感的整體品牌識別及網頁設計,但後來業主卻另外尋求其他的設計公司重置旅店的網頁,而新版的網頁也沿用至今。在兩個網頁的成果相較起來,新版網站從設計感的觀點來看,設計感的強度的確不及鄭老師公司所製作的網頁,那又為什麼商家要重新尋求不同的設計公司來重製網頁呢?我想這是身為設計背景出身的我們較無法理解的問題。從這個案例的分享,及鄭宗信老師更進一步的分析後,原來業主端根本不在意「設計感」,對於業主來說,除了設計感外,旅店的「3D環景圖」與「訂房系統」較於「設計感」來的重要許多。所以在這個案例中,不暸解業主端的問題及需求是網頁被換掉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不論是產品或設計師所提供的設計服務外,還有非常多的因素會影響到案例的成功與否。
而鄭老師在演講中所分享的「大古鐵器」案例令我印象最為深刻。鄭老師的團隊在這個品牌經營策略時,先從消費群的參訪、體驗及問卷的調查方式,去暸解鐵壺主要的消費者特性是什麼,而消費者在於什麼情況下會願意去購買鐵壺。從這樣的調查中發現,由於台灣的生活方式的因素,鐵壺這項產品與我們的生活的連結性過於陌生,甚至許多消費者對於鐵壺的暸解近乎是零。因此在經營這個品牌時,需要透過試喝及試吃的方式,讓消費者暸解到產品的好處,因此在規劃品牌的專櫃時,同時也預留空間供給專櫃舉辦與消費者間的試吃、試喝與烹飪教學活動使用,也因為這樣的經營方式,替大古鐵器開啟在市場中的知名度。
從上述的兩個案例中,不論是「旅店」與「大古鐵器」的案例,鄭宗信老師讓我們瞭解到「溝通」的重要性。旅店的案例中,設計師與業主之間,因為溝通的不足,而導致具備有美感及設計感的網頁不被使用。而「大古鐵器」的品牌策劃案中,鄭老師的團隊,暸解消費者端的各項需求,並透過正確的經營方式,使一個品牌從市場中脫穎而出。我想鄭宗信老師最後最主要是要讓我們理解到的是,不論是「設計服務」或「品牌經營」,甚至是「創業」,都需要具備有良好的溝通模式,因為「溝通」是一個通往成功之路的關鍵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