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05

這次的講題是物聯網革命,曹老師很細緻的講解IOT的本質,而且用冰山一角的圖片來表達我們所看到的IOTIOT不僅僅是系統,而是一個生態體系,並且範圍廣大到可以包含全宇宙,在未來的趨勢,預估到2020年將會有212兆的東西將會連上網絡,這樣龐大的數字,開拓了更多想像,IOT在未來是多麼有發展性。我們看到IOT的後端帶來的是大數據的產生,大數據在現在也是一個可以賣錢的獲利來源。而且IOT用途之廣大,但是它只是一個基礎建設,重要的是人在上面走動,才會帶來更多的效益,我們要把眼光放得更遠,IOT將會慢慢的滲入我們的生活中,從我們需求下手漸漸的讓我們信任,如此一來我們將會接受全球物聯網的來臨。

在演講的最後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師說:「IOT真正的價值不是系統,也不是載體,也不是系統聯結載體,而是後面的智慧」,這句話引人入勝,讓我對IOT有更多的期待。最後老師勉勵我們,學校沒辦法教導我們足夠的事情,而我們該如何多多的充實自己,作為一個人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獲取更多的智慧。
 課堂筆記Internet of things(IOT) 這次的講題是物聯網革命,是UI Gathering 的理事,IOT是什麼?用冰山一角的圖片去呈現,IOT不只是系統,而是一個生態體系,它所含括很多層面,而且是會一直持續改變的,2020年的時候將會有至少212兆的東西將會連上網路,IOT:分子ATOMS > 數位化 > 智能化 > 物聯智能 > 大數據 DATA,概念的整理:類比產品 > 感之事 > 數位產品 > 智能產品 > 智能中繼站 > 物聯智能 > 大數據 > 資料科學。物聯網六大聯盟概況,Allseen 一個組織,會員成員要對物聯網領域有所貢獻,臺灣在這些組織中只有HTCgoogle的組織內。IOT其實是跟宇宙一樣大,IOT只是一個造橋健設,而沒有人在上面走動的話就沒有任何效益,從多種層面看可以增加效益、賺給多的錢、給人更多體驗,IOT的歷程:質變 > 控制面 > 系統聯結 > 其他服務(系統) > 更多服務去服務他(系統),通常臺灣的產業都做到系統聯結就斷軌了,而沒有持續作系統的發展。 IOT 的市場,因為IOT很花錢又是一個系統,所以一定要談談IOT的市場,期望值與時間軸,而IOT2014的尖峰,smart home的產質非常的低,IOT在各產業的產值是有高有低而且有風險的,IOT產值最高是工廠領域,而且跟工業話4.0是息息相關的,現在的IOT不是靠系統賺錢,亞馬遜最賺錢的不是書店,是他的雲端系統,所以他現在也在做IOT,主打給消費者拿到最便宜的;facebook也近軍作IOT,因為FB是一個廣告商,所以它可以做更多的數據分析;在來是小米,小米以前是電商,所以他也作手機是為了他電商的載體,積極佈局背後:建立生態系統,自身發展服務平臺與核心智能產品,聯結掛業的服務系統聯結行成體系,並繁衍新的價值。 設計師應該要怎麼樣在這個世代發展?
1.      工作職能上面的不同: 系統上的比較衝擊的領域:互動設計、大數據等2.      Device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裝置和裝置之間還有互聯,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智慧引擎3.      ZERO UI 當介面擺脫了螢幕的束縛、用聲控操作 千喜年世代下手,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數位化產品普遍,接受度高,所以要推行IOT會以千喜年世代推廣。現在假如去買智慧化的裝置,一個家大概會有50items,但是到了2022年的時候大概會有500個裝置在家中,那我們就要開始思考如何去設計一個智能的系統統一這些零散的裝置。 健康醫療因為廠商近不了醫院都已經被卡好位了,為了美好江山,所以許多廠商開始設計穿戴式,直接找使用者設計,而且要看清楚要怎麼作,而個人健康管理,以預防醫學來設計,而健康運動是需要被指導的,所以像fitbit這類的運動手環開始問世,以健康教練作為主打,因為假如運動手環只能得知運動ㄧ些增測也沒其他用途,所以常常帶一個月就拔下來是很正常的,所以這些運動手環也開始往IOT的領域發展作為健康教練,去教導別人或被人教導。 IOT的個人化:工業4.0並不僅僅是瞄準生產,要實現大規模訂製,包括與客戶的聯繫方法在內,很多方面都要發生改變。 IOT的智能:創新的價值源自「物聯智」,就像是運動手環需要取代一個運動教練。 所有權:缺乏經濟、生產物品、資本主義←→取用權:豐饒(過剩)0經濟、有效的使用、共享經濟。ADOBE以前是買斷的軟體,但是現在是定閱但使用者接受度更高,因為會幫你更新,而且算下來是划算的。我們慢慢得從所有權請向取用權。 IOT透過流程有效使用資源IT(新的平臺樣貌如何) > ENERGY (組織如何配合改變)> CHANNEL
 現在的設計師不能只專注在一種領域裡,IOT是系統思維豐饒(過剩)1.      Multi-Domain knowledge 的累積2.      多層次的設計挑戰3.      實體、虛擬、無介面 設計的挑戰4.      演進式設計的挑戰 (Single to system)
5.      智慧系統介入的挑戰設計師要勇於跨界的去學習,因為IOT的設計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包含對人的心理等,設計師是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去思考,什麼才是最需要的,消費這會買單的,從人的基本需求著手,博取信任後就會願意買更多產品。IOT是系統性思維,它真正價值不是系統也不是載體,而是後面的智慧。 臺灣的廠商在IOT的佈局,佈局最深的就是鴻海,鴻海用代工公司不足以形容它,確切來說是經融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