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曹訓誌老師 / D10410101

本週專題演講很榮幸聽到曹訓誌老師介紹「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讓我從原本陌生不熟習的IoT領域,從老師有系統性的說明介紹,逐漸清楚明朗。其中包括了很多關於產業界對於IoT的看法與發展方向,以及未來台灣產業在這領域裡的發展與潛在機會,而且曹訓誌老師,在演講的過程中,幾乎都是用淺顯易懂的圖像作介紹,把本來較難理解的理論,簡單的讓大家知道未來在IoT產業的競爭裡我們可以著墨之處與掌握機會的部分。

演講過程中曹老師說道,IoT應用的領域從跟人最接近的穿戴式裝置,到隱藏在城市、工廠、公共設施各角落的各種裝置,從近而遠,基本上涵蓋了人類社會的食衣住行育樂種種活動,擁有無孔不入的潛力。並強調這是一個系統而不是一個軟體或是設備,好比鐵路有了車輛沒有鋪設軌道,就算他時速達300公里也是無用,也無法改善城與城的發展差距,因此智慧電網(smart grid)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設施網,未來電力的機動調度和IoT將緊密結合,要能建構出完整的系統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系統的架構,此外,到底我們要建構出怎樣的模式,才能產生商業獲利,反之,如只有昂貴的設備與網絡建構少了使用者願意付費,對於將來未來智慧化的程度將受到很大的限制。

近年來Smart Home是各家廠商都想樣進入的領域,但為何我們會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購買智慧家電讓生活更加便利,尤其當大多數人都不是非常富有的狀況下,一台智慧家電要比一般家電貴上2-3成,真的有需要因為智慧化所帶來的便利性嗎?如果沒有更強而有力的故事或是吸引力可能也會淪為3D電視般被淘汰,因此曹老師認為目前IoT比較有機會的部分應該是在於數據的分析與與監控的部分醫療領域等較專業的部分,因為這些領域可以透過系統的連結得到利於研究、開發及生產的數據分析,進而改善流程與開發方向與行銷的策略。

台灣製造業發達是我們的強項(OEM),但缺乏系統經驗(整合能力)與市場經營(品牌建構),而未來將會是工業網銷售與生產功能的整合,尤其大陸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越來越難以撼動,規模較大的製造商在工業網上已經積極部署,這都將會是台灣未來發展工業網的隱憂因為製造業消失的因素,因此必需思考IoT在台灣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性將他視為一種社會的生活型態,也許能及早規劃以IoT為骨幹的未來社會,透過大數據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就越有發展IoT產業的能力,因為這影響的不只有單一的產業的生存而是整個產業鏈,上至製造業下至服務業。


最後,IoT影響層面非常的廣,從食衣住行育樂到生老病死,從社會安全、人權保障到社會互信互助,從民生、經濟、法律到政治。也許能在這些層面中找到切入的契機,建立一套系統不僅是工業上的變革而是可以變成是一種社會型態及生活模式,相信將可以突破現在的台灣產業的困境創造出下一個世代的經濟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