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04

這次的演講主題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由華碩的曹訓智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在物聯網市場的經驗、還有未來IOT的發展,對於這個主題,我可以說是相得的熟悉,從大學開始的設計作品就希望能夠搭上未來趨勢,也嘗試過許多結合IOT服務的設計,甚至在這學期,我也選修了一門跨校合作的課程,是以物聯網為主題,設計出能夠操作、使用的產品。但是從這次的演講中,我不僅更加了解IOT的定位,也知道什麼才是物聯網的真正價值、甚至是如何透過物聯網,進入未來設計市場。物聯網不僅是趨勢,更是未來跨界設計的市場走向。

演講一開始,曹訓誌老師大略的提到現在的世界上的六大物聯網聯盟,從中見識到世界各大廠牌早已站好位子、準備迎接物聯網世代,老師也提到在這一波物聯網時代,對岸中國的海爾家電等等都是物聯網世代的先鋒,但台灣卻沒有幾個企業有這樣的企圖。在製造時代,我們透過壓低成本,取得世界3C製造市場的地位,但是未來的市場,手機等3C產品已經是市場末期,沒有任何獲利可言。希望企業這樣的想法,能夠透過我們翻轉這一切,物聯網時代我們不能錯過!

我對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的一張曲線圖印象非常深刻,從下面這張圖可以了解現在科技的重點在哪,而又有哪些技術是早已是該存在現在產品中的了,曲線的最高點是Internet of Things,正是現在最熱門的科技話題,在IOT右邊的這些Big DataNFC等等都是早該存在在現在的產品中,IOT的左邊則是未來的新興科技,透過這個圖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我們該重視的,脫離趨勢的產品是沒有市場、沒有未來的。

另外,曹訓誌老師一直強調「IOT是系統性思維」,有多層次的挑戰、實體和虛擬還有無界面的設計挑戰、更是演進式設計的挑戰(Single to System,單一的產品到系統性的產品)、除此之外,必須介入智慧系統。IOT時代,不僅要設計裝置(Device),彼此之間更要連結(Connect),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智慧系統(Smart System)

在演講中,老師舉例了許多知名企業和品牌,他們在物聯網市場,著重發展什麼樣的方向,從老師的話就能夠印證,現今市場上的變化,如果以音樂市場為例,以往是實體CD,現在則有iTunesKKBOX。以往是旅館業,現在則有Airbnb;過去是計程車,現在取而代之的是Uber。在這些例子當子,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米(Xiaomi),雖然對於他們打壞市場行情的做法(低價格的設計)不太認同,但是還是很佩服他們對於物聯網的積極布局,他們從小米手機出發,發展手環等產品,到現在甚至發展的自己的品牌家電,還擁有自己的智慧系統,蓬勃的野心的確讓人很佩服。相較於台灣的HTC,我認為物聯網時代,不是只有手機、更不能只開發3C產品,切入尚未有主導者的市場,不妨也是一種策略呢?

透過這次的演講,對於IOT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物聯網將變成所有設計、所有產品的必要條件,對於2020年將有212兆的產品能夠聯上網路,我們應該要拿出更多的積極心,趁現在迎頭趕上物聯網時代。

曹訓誌老師 / M10410208

以前總是不太了解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到底是什麼,但經由這次的演講,讓我對這兩個領域有更深一層的瞭解與連結關係,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是近期非常重要也受到高度關注的議題, 主要訴求是"物物聯網"或是"萬物聯網",將全球物件以及各式各樣的感應器等也連上網路,除了資料與數據收集分析外, 也可以回饋進行各種控制,這對於我們未來生活有更大的便利性也將有極大的影響,物聯網的應用極為廣泛,例如智慧生活(專戴式裝置狀、智慧手環、智慧手錶),智慧城市(綠能),智慧交通(大眾運輸、車載通訊、自動車),智慧醫療(居家照護),智慧物流(快遞),智慧農業(溫室或農場之溫溼度環境),智慧安全(安全保全監控系統),智慧電網(智慧電表與電力輸送),智慧建築(智能綠建築)等等,最近熱烈討論的第五代行動通訊 (5G) 也是標榜以實現物聯網物物相連的目標,包含無線傳輸更快,通訊時間延遲要更短,基地台手機通訊密度要更高,這些都包含在物聯網裡面。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不進則退,很容易就被淘汰取代在這市場中,這堂演講課程,讓我初步了解到,現在科技的大架構及脈絡。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05

這次的講題是物聯網革命,曹老師很細緻的講解IOT的本質,而且用冰山一角的圖片來表達我們所看到的IOTIOT不僅僅是系統,而是一個生態體系,並且範圍廣大到可以包含全宇宙,在未來的趨勢,預估到2020年將會有212兆的東西將會連上網絡,這樣龐大的數字,開拓了更多想像,IOT在未來是多麼有發展性。我們看到IOT的後端帶來的是大數據的產生,大數據在現在也是一個可以賣錢的獲利來源。而且IOT用途之廣大,但是它只是一個基礎建設,重要的是人在上面走動,才會帶來更多的效益,我們要把眼光放得更遠,IOT將會慢慢的滲入我們的生活中,從我們需求下手漸漸的讓我們信任,如此一來我們將會接受全球物聯網的來臨。

在演講的最後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師說:「IOT真正的價值不是系統,也不是載體,也不是系統聯結載體,而是後面的智慧」,這句話引人入勝,讓我對IOT有更多的期待。最後老師勉勵我們,學校沒辦法教導我們足夠的事情,而我們該如何多多的充實自己,作為一個人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獲取更多的智慧。
 課堂筆記Internet of things(IOT) 這次的講題是物聯網革命,是UI Gathering 的理事,IOT是什麼?用冰山一角的圖片去呈現,IOT不只是系統,而是一個生態體系,它所含括很多層面,而且是會一直持續改變的,2020年的時候將會有至少212兆的東西將會連上網路,IOT:分子ATOMS > 數位化 > 智能化 > 物聯智能 > 大數據 DATA,概念的整理:類比產品 > 感之事 > 數位產品 > 智能產品 > 智能中繼站 > 物聯智能 > 大數據 > 資料科學。物聯網六大聯盟概況,Allseen 一個組織,會員成員要對物聯網領域有所貢獻,臺灣在這些組織中只有HTCgoogle的組織內。IOT其實是跟宇宙一樣大,IOT只是一個造橋健設,而沒有人在上面走動的話就沒有任何效益,從多種層面看可以增加效益、賺給多的錢、給人更多體驗,IOT的歷程:質變 > 控制面 > 系統聯結 > 其他服務(系統) > 更多服務去服務他(系統),通常臺灣的產業都做到系統聯結就斷軌了,而沒有持續作系統的發展。 IOT 的市場,因為IOT很花錢又是一個系統,所以一定要談談IOT的市場,期望值與時間軸,而IOT2014的尖峰,smart home的產質非常的低,IOT在各產業的產值是有高有低而且有風險的,IOT產值最高是工廠領域,而且跟工業話4.0是息息相關的,現在的IOT不是靠系統賺錢,亞馬遜最賺錢的不是書店,是他的雲端系統,所以他現在也在做IOT,主打給消費者拿到最便宜的;facebook也近軍作IOT,因為FB是一個廣告商,所以它可以做更多的數據分析;在來是小米,小米以前是電商,所以他也作手機是為了他電商的載體,積極佈局背後:建立生態系統,自身發展服務平臺與核心智能產品,聯結掛業的服務系統聯結行成體系,並繁衍新的價值。 設計師應該要怎麼樣在這個世代發展?
1.      工作職能上面的不同: 系統上的比較衝擊的領域:互動設計、大數據等2.      Device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裝置和裝置之間還有互聯,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智慧引擎3.      ZERO UI 當介面擺脫了螢幕的束縛、用聲控操作 千喜年世代下手,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數位化產品普遍,接受度高,所以要推行IOT會以千喜年世代推廣。現在假如去買智慧化的裝置,一個家大概會有50items,但是到了2022年的時候大概會有500個裝置在家中,那我們就要開始思考如何去設計一個智能的系統統一這些零散的裝置。 健康醫療因為廠商近不了醫院都已經被卡好位了,為了美好江山,所以許多廠商開始設計穿戴式,直接找使用者設計,而且要看清楚要怎麼作,而個人健康管理,以預防醫學來設計,而健康運動是需要被指導的,所以像fitbit這類的運動手環開始問世,以健康教練作為主打,因為假如運動手環只能得知運動ㄧ些增測也沒其他用途,所以常常帶一個月就拔下來是很正常的,所以這些運動手環也開始往IOT的領域發展作為健康教練,去教導別人或被人教導。 IOT的個人化:工業4.0並不僅僅是瞄準生產,要實現大規模訂製,包括與客戶的聯繫方法在內,很多方面都要發生改變。 IOT的智能:創新的價值源自「物聯智」,就像是運動手環需要取代一個運動教練。 所有權:缺乏經濟、生產物品、資本主義←→取用權:豐饒(過剩)0經濟、有效的使用、共享經濟。ADOBE以前是買斷的軟體,但是現在是定閱但使用者接受度更高,因為會幫你更新,而且算下來是划算的。我們慢慢得從所有權請向取用權。 IOT透過流程有效使用資源IT(新的平臺樣貌如何) > ENERGY (組織如何配合改變)> CHANNEL
 現在的設計師不能只專注在一種領域裡,IOT是系統思維豐饒(過剩)1.      Multi-Domain knowledge 的累積2.      多層次的設計挑戰3.      實體、虛擬、無介面 設計的挑戰4.      演進式設計的挑戰 (Single to system)
5.      智慧系統介入的挑戰設計師要勇於跨界的去學習,因為IOT的設計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包含對人的心理等,設計師是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去思考,什麼才是最需要的,消費這會買單的,從人的基本需求著手,博取信任後就會願意買更多產品。IOT是系統性思維,它真正價值不是系統也不是載體,而是後面的智慧。 臺灣的廠商在IOT的佈局,佈局最深的就是鴻海,鴻海用代工公司不足以形容它,確切來說是經融公司。

曹訓誌老師 / M10310306

聽到本次主題圍繞在物聯網的當下一開始我還有點排斥,之前在課堂中經過幾次與同學間的討論與案例分享中,對IOT不熟悉的我實在覺得這只是幫產品增添一個囉唆功能有點多餘的產物,因此很擔心自己會聽到睡著。但是演講卻意外的精彩。最開始老師要我們先釐清對IOT是什麼的概念,一個系統的系統體系。目的為基礎建設提升效率與價值。老師在演講中有幾次的強調IOT是一套系統思維,並不單指一個有智慧的物件,而是在其配後系統的操作模式。同時舉了許多公司如何佈局、運用這套系統,透露給我們要瞭解一家公司如何賺錢要先知道一家公司的本質。另外,提供我們由產品的生命週期表分析產品的話題性與發展成熟度的介紹對於我們在實務的思考上很有幫助。

演講中段,提中物連網在醫療體系下是如何運作以及各公司如何策略與佈局。與健康相關的IOT產品在過去聽過許多次,不外乎就是幫你記錄跑了多久或是運動教練之類的。之前也在想怎麼千篇一律模式都差不多,此刻才了解到了其背後醫療體系的立場以及各廠商的應變方式。運動是唯一可用意志力控制的健康我覺得是滿有意思的說法。

演講後段提及personalization個人化與intelligence智能。有關物聯網革命與共享經濟,以Adobe和iTunes為例,現在的正版軟體藉由網路月租以及單件購買減輕每個使用者的經濟負擔藉此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這次的演講老師從各種不同專業角度的面向帶我們了解IOT是怎麼回事、發展趨勢以及現狀再著手的各種公司的小故事,專業卻又相當有趣,解開了許多我對物聯網的誤解與排斥,現在感覺對物聯網的認知能有有更好的思考方向。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19


  曹訓誌老師這次為我們分享「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的議題,不僅只是這近幾年蔚為流行的發展趨勢,更是未來的生活縮影。席間曹訓誌老師談到物聯網發展主要會朝往智慧家庭、穿戴式裝置以及機器人等面向發展,不禁讓人好奇五年後甚至是十年後的社會,又將掀起什麼樣的變革,無法預知的未來可能,正緩緩被科技所推動著。


  從曹訓誌老師為我們所演示的發展藍圖來看,不難看出這樣的發展趨勢有著相當縝密的佈局,系統性思維的概念遍佈於各個領域,無論是產品端、軟硬體整合到新興科技的開展,都有著全盤性的發展策略及規劃,也是企業之所以能夠長久而歷久不衰的核心關鍵之一。乘著這股科技浪潮,多數龍頭公司正緊鑼密鼓朝往物聯網及大數據的方向拓展,期待從中找出創新契機與更多未知的可能。


  然而洞察力、想像力與深入瞭解顧客的能力,便是未來發展創新服務的首要條件,在這樣數位化的時代下,企圖跳脫傳統思維改變既有的模式,無論企業或家庭,甚至是工業發展趨勢,物聯網都在資訊收集的系統中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串聯起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未來物聯網系統所能發展的效益將遠大於其所投資的成本。


  期待未來智慧居家能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多重可能,在潛藏的無限商機底下,期望仍可以珍視對於環境的保護,在科技與生態之間達成平衡,使其能良性且長久共存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課題之一,仰賴友善與和諧的共創模式才能夠使彼此相互依存,達成永續發展的藍圖與遠景。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20

這次的講題是物聯網革命,曹老師很細緻的講解IOT的,而且用冰山一角的圖片來表達我們所看到的IOT,IOT不僅僅是系統,而是一個生態體系,IOT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極強。我們看到IOT的後端帶來的是大數據的產生,大數據在現代來說幾乎等於賣錢的工具。

 然而我對於這個議題也並不陌生,這學期我也選修了一堂有關於IOT運用的課程,雖是跨領域結合的設計課,但在其中更發現了不同領域對於IOT的理解與期待,在這次的演講中,讓我受益良多,我不僅更加了解IOT的定位,也知道什麼才是物聯網的真正價值、甚至是如何透過物聯網,進入未來設計市場。物聯網不僅是趨勢,更是未來跨界設計的市場走向,我非常享受IOT帶給人們的激發與連結, 「IOT真正的價值不是系統,也不是載體,也不是系統聯結載體,而是後面的智慧」人類智慧的演化,人類智慧的演化。


 而智慧系統的介入挑戰設計師要勇於跨界去學習,因為IOT設計是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包含對人的心理等,身為一個設計師一輩子都需要學習和思考,什麼才是最需要的,消費這會買單的,從人的基本需求著手,博取信任後就會願意買更多產品。

 老師也提到了目前物聯網能帶給企業營收增長,但對於企業而言,在導入物聯網的同時,仍須克服許多困難。在跨國企業高管也表示,當公司導入物聯網技術之際,企業文化是一個亟待跨足的大障礙,因為員工被迫開始對客戶、產品以及商業流程持不同的思維與操作模式。其次是,讓員工信服物聯網將給企業帶來好處也是一大難關。因此,管理階層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確保物聯網在企業內部導入成功。 最後就是科技的本身,因為新科技必須持續被開發,並整合到企業現有的商業系統內,當然還有物聯網的安全問題,以及個人隱私保護方面也不容忽視。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曹訓誌老師 / M10410108

本週的講座請到任職華碩電腦的曹訓誌先生與我們分享「物聯網發展與使用者經驗」的主題,在這一學期的時間裡,在不同的課程當中其實都有提及物聯網的應用,像是這學期工業設計一課程的其中一個設計主題,就是要我們運用物聯網的概念進行設計,因此對於物聯網我大概也有一些粗淺的認識,而透過本次的演講正好讓講師以自身實務經驗來分享有關物聯網與使用者經驗在業界實際的發展現況。

在演講中講師提到「IOT是一個系統思維,其價值在於其背後的智慧」,因此衍生出IOI(Internet of Intelligence),也就是「物聯智」一詞,對於策略面向而言,IOT即是針對相同位階中的事物進行效率提升,使其從更高的位階創造競爭,因而讓價值鏈產生改變,產生出免費的服務或產品,而站在設計層面,IOT靠的是Multi-Domain Knowledge的累積,因為它是一項具多層次的設計,帶領設計者進入演進式設計(Single to System)的挑戰,包括了實體、虛擬、無介面等,讓產品與系統產生連結,最終建構出一套智慧系統。

在物聯網的時代之下,使用者經驗不再單單侷限於單一產品的範疇,而是擴展到產品間的系統體驗,以智能家庭為例,當家中的每一項產品的能連上網路時,使用者所在意的可能就不再是產品在造型上美不美觀,而會著重於這項產品能夠與哪一項產品共同串連使用,因而產生更大的效益,對此設計師如何同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定義產品的應用與站在設計師的立場去豐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將會變成設計師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