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整治河川,整治完不但把臭水溝變成原本有魚的小河,順道可帶動都市更新與城市另類的觀光,沿岸進駐店家與攤商,河道還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其中就有服裝走秀、露天的歌唱表演等等,另外在台灣的遠見還是天下等雜誌也都曾看過,對於出外的度假打工者也都有相應的保護與配套,雖說韓國還是有令他們蛋疼的:只有十大企業沒有中小企業、 財閥干政、不輸日本的嚴守階級的保守問題,但人家就是有辦法,這讓我想問:那我們呢?
聽完陳老師的演講,發現技術、科技那都是可被取代跟永遠追不上的,當下唯有把握執行能力才能奪先機,現今以非過去埋頭苦幹而是抬頭苦幹的時代,取得先機後還得找著出海口,把知名度、銷售出路打通,並時常瞭解社會為何這麼走、發展,人們為何做出這樣的行為與心理的轉變,藉此了解自己為何做出這樣的抉擇、想法、目標,再思考如何達成的種種過程、最後才做出了點什麼,而非一開始就我要做什麼、怎麼達到、然後再補完腦中擠出來的為何,再等客戶買單買帳,這目前大多是行不通的。
舉蘋果的例子,電腦公司非他一家莫屬,但能像他一樣的又有誰?SONY筆電賣不好收了,DELL也曾出過隨身聽但卻乏人問津,Nokia的手機也躺了,或許是因為這三家公司走的就是我有技術,不論做什麼客戶就只有買單的份這樣的事,蘋果顛倒,挑戰現狀做出不一樣的改變,為了符合大眾都能輕鬆愉悅的使用而簡化的設計,最後做出產品看齊來符合大家對於擁有它就是潮的感受,然後大賣達到陳老師所說的三之箭的目標(先射出有設計感的電腦博取大眾回頭注意、再射出與眾不同的隨身聽吸取忠實客戶、最後截然不同的觸控手機問世普及製造口碑只花了十年,便由負債要倒的公司,轉眼成世界第一有錢的大財閥)。
而前面贅述這麼多,最終我們生長的這時代不是一人單打獨鬥巴掌就拍的響的,陳老師也說了,個人能做的就是先針對單一能自力完成的項目先做到極致,進而達到不是吸引到一群傻子跟在你後頭幫你、助你的推上台面、推出出海口,就是吸引到一群瘋子拉你加入他們的行列,一起瘋瘋癲癲衝出一片天,這裡面弱連結很重要,這是一種創業的人際關係,對對方的本領及從事什麼要十分瞭解,而對於客戶則要利用人腦天生的缺點,非簡單、好記、淺顯易懂不可,才有機會避免走向「台灣創業率高但倒閉率也高」的囧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