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分析為什麼文創產業會賣錢?曾看過有些人主張文創是假議題,或是真正從事這個產業的人也不會怎樣提文創產業,或是也有一般的人說文創產業就是在騙人的錢。在此之前我對文創產業的想法就只是,大學時期有非常有名的唱片公司董事長來教課,他說了在政府劃定的文創產業中,包含非常非常多項內容,從音樂電影到廣告出版等等等,但其實這些行業多數都在今日並不是多麼有錢或可以看到具體的發展性的產業,或者是需要去思考怎樣的方法才能帶動這些發展性,講者說了像是南韓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思考了這個產業所能給予的龐大商機,例如大量扶植流行音樂影視產業,形成大量的流行文化外銷,也跟著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或是從事電玩產業的人可以不用服兵役等,例如我時常在收看南韓綜藝節目的非首腦會談,其中有一位是從事電競的選手,才發現原來國民都會非常知道這些在玩電競的選手是誰(至少男性)或可以在電視節目上作為出演的來賓,但在台灣比較不可能看到這樣的狀態,比較起來只會讓我想到新聞上的父母仍然在指控孩子沈迷電玩就是不對的行為,今天因為在做作業到便利商店待了一下,都是高中生在補習前先來吃一下東西,聊的內容都是考試,我想知不知道俾斯麥又怎樣呢,我從大學聯考後就再也沒聽過這個名字了,我們是否從教育就徹底的遠遠落後這個時代了呢?
        講者也分享了關於創業的事,首先要快速的射出三支箭,第一支箭也就是快速的推出樣本,然後根據回饋快所地修正,然後再正式推出產品。他說從事設計的人總是會害怕自己沒有弄到完美就丟出去的東西會被嘲笑,但其實事實上,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可以看見你所做的東西,early developer也只有17%,而且在這個被很多事情淹沒的時代,如何在行銷方面創造出大聲量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此根本是我們想太多了,快速推出快速修正才是對的,有時我們都沒有搞清楚時代與社會的脈動,當推出時搞不好自己做的東西都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另外講者也說了一件事直接命中了我自己,就是以前大學時幫朋友的公司在市集打工顧攤子賣一些明信片、手機殼、自己設計的包包等,仔細逛了一下發現有些東西的品味實在是不怎麼樣,我也有在公司的行銷部打工,發現姊姊們喜歡的東西,貼在辦公桌前的東西,實在是非~常~不怎麼樣,但事實就是,一般人喜歡的東西就沒怎麼樣,也因此常常看見一些沒什麼內容也沒有把形式做到很棒的插畫粉絲團經營的不錯,以前看到就會覺得,蛤????但講者說明其實一般人對於藝術,或說自己對文創文青的愛好,不過也就只是把插畫印在手機殼上,或買明信片,這樣小小的東西而已,於是他們就抓住了這個小小的商機,結合插畫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特性去做這一連串的整合。另外就是再去想,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因為消費者不能明確的告訴你他要什麼,而是必須從消費者在意或是被吸引的特性去發展一個不同的可能。
        這次的演講也獲得很多,雖然說是身在只要一抱怨薪水怎麼這麼低,就會被說去創業的時代,但其實創業一點都不簡單,我自己本身也真是一點都沒有想過要去創業,只是怎麼說呢,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好好的準備自己,或是覺得自己已經好好的意識到脈動,跟著脈動前進,卻也看不見什麼未來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