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講者邀請到品研文創總監的駱毓芬老師,駱老師在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的成就與精神令人敬佩且值得學習。今天精彩的演講過程中,深刻的暸解到駱老師一路創業的精彩歷程,在設計的領域中除了養成良好的美學素養外,更要時時刻刻的懷抱謙虛的態度並不忘要反思。
演講的開頭,駱毓芬老師提到設計對我們來說或許容易上手,但是賣掉設計卻是一件難事。怎麼要讓作品被大家看見與關注,我想「懷才不遇」的確不能被我們拿來當作不能發光發熱的藉口。學習讓與我們不同出身於設計背景的人們,暸解我們的設計作品才是學習設計的過程中,更需要學會的一項設計哲學環節。的確,不論工業設計或商業設計,我們賣的不只是設計,更是我們的設計思維。而一件傑出的設計作品,也必須建構在良好的商業利益基礎上,他才能夠完全發揮設計價值。
在駱毓芬老師今天的作品分享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駱老師將玉幣般的木質結合具備有台灣人精神韌性的孟宗竹,運用獨特且具有韻味的曲線造型,結合玉幣與仙女的飛天彩帶的作品「汝玉板凳」,除了具備美觀外,汝玉板凳更能讓消費者感受到濃郁的台灣特有文化內涵。這真的是一件傑出而且內涵豐富的設計作品。從駱毓芬老師的作品中,看得見駱毓芬老師分享的每一項設計師該具備有的精神。駱老師將自己擅長的美學素養,結合了環境所賦予她的優勢,每一件事作品都能看見台灣的在地文化精神的轉化。或多或少我們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不斷的在學習西方的設計美學,但今天從駱老師的演講中,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也該回歸我們與生俱來具備的環境優勢,開始重視我們與眾不同的東方文化背景,才能將設計附加上更特有的文化素養與價值。
在最後,駱毓芬老師不吝嗇地分享了角色經營的方法,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有自我的獨特價值,在未來的設計領域中,我們必須要學會並且享受在合作的工作環境。如駱老師所提到的,如果從頭到尾,我們都是自己一個人親力親為、單打獨鬥,我們真的會累死。我們該活出自我的特有人格特質,並在每一次合作的過程中,努力的充實自己與信任自我的能力無限,不要一開始就拒絕不會的工作,畢竟這樣能看到自己無限的潛力,並且要成為一個討喜且被需要的設計師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