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品與設計師角色經營,提出叫作的感性腦袋。建議設計師要懂得看環境和趨勢,不要太過執著於表面的外觀,擁有一種感性和理性結合的心態。學會對作品反思,挖掘更多的價值。不僅僅停留在設計本身,從不同的領域看商機。
包括分享其這些年一直在堅持的創作,現代設計--竹工藝。欣賞到非常精細的做工和設計,非常棒的想法和遠見。提出假如從自己的興趣著手,你在一個領域可以堅持多久?這可能決定了你成功的機率。
而在經營設計的過程中,完整化的客戶服務體系也非常重要。創業過程中有幾點很重要:
1.異業聯盟,創造雙贏
2.創新的供應鏈組織
3.場域的營造
其分享的設計與觀點:
「手提竹燈」的設計想法,降低成本,變為可量化生產。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把握產品的報價很難卻也很重要。
「汝玉板凳」的設計想法,考慮到商業衡量與產品自身價值的衡量,產品針對使用者的需求與目標客戶。
「叫好又叫作的知性策略」,從國際展覽中看趨勢;製造者慢慢變為設計者。
新加坡媒體業與動畫界實力較強;
「設計師也是業務者」開啟一個多角化的經營策略,創建一個新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設計師在市場之內,才能夠回收設計的價值。
關於「體驗性行銷」,筆者在此找出一些參考,傳統行銷與體驗行銷的差異:

最後分享了最近的項目提案,指出在提案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幾個要點,趨勢、策略、過程、預期。在此感謝駱毓芬老師的分享,內容很豐富且實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