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邱老師在國際參展的經驗非常感興趣,在回顧國外參展的經驗,我都覺得如此勞心勞累要將台灣的設計呈現給外國人看,讓全世界看見台灣,這樣的付出是非常難得可貴的,覺得一股感動在心中久久不能離去,原來台灣的設計也是非常棒的,非常印象深刻的是 2012 Design tide 在東京展覽的經驗,策 展人對他們說你們這樣賣的價格太便宜了,展覽的每一天都在調整價格,但是最後還是把所有設計品賣光光,就覺得非常有趣,設計師以為自己的設計只有值這個價 位,但是在國際看來你的設計遠比你預想得來的高上許多,在這裡可以發現台灣人其實很可愛,我們老實的做設計卻沒去做行銷,真的是很可惜,在這些展覽經驗中 看到了台灣的設計如何踏入國際,如何學到更多經驗,做更多將台灣設計發揚光大的歷程,真的很棒。
課堂筆記:
「國際行銷」
這次的演講就是從求學到工作到現在的一個回顧,在台灣設計師連線工作,算是一個私人的單位,為了台灣設計師週而成立的公司,很難想像一家公司一整年只靠一個活動去營利,我們先來介紹台灣設計師週的故事與背景,在過往的幾年當中,在過往專案做一些介紹,2014 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師週,可以想一下台灣一整年有幾個設計相關的展覽,文博會、新一代、創意生活計… 台灣設計師週是唯一一個沒有政府補助的展覽,少數售票型的設計展覽,去看對於日本設計成熟的地方,台灣比較沒有使用者付費這樣的概念,去看隨便一個展覽都要花250 元,台灣設計師週是對現象省思的一個行動,2007年還是學生的時候,07沒有太多的展覽,在台灣的產業結構,在當時大家一畢業都想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在產業鏈你進入華碩,怎麼做都是在做筆電,這樣的工作是相對無聊的,在07年很多學生就開始思考要怎麼去建立一個台灣的設計展覽,是屬於台灣的,就像是當你講到北歐風格的時候,你腦海裡通常都會浮現很多北歐代表作,日本設計也一樣,但是當說道台灣設計,你並沒有什麼很深刻的印象。
在過去台灣的是在幫人家做代工,在台灣設計發展那些產品流傳了50年呢? 自行車、電子消費型產品,這樣產品化的生命週期讓你短到記不起來,每一年都在變化的產品,沒辦法像外國這樣注重生活的,只要設計一張椅子就可以經典百年,World Design Guide 你就可以看到全世界有被攤上設計展覽的地方。
設計師週的主要宗旨是:
展現屬於台灣對生活提出的設計思維、風格美學。
台灣設計的生活美學,需要設計思維的蓄積、建立,好的設計則會超越時限,產生無可限量的價值。2007把大家聚在一起,打造一個設計週,以分享為核心宗旨,串聯設計師發表分享。2007 Let’s Talk. 信義誠品當時引起很大的騷動。2008年是在四四南村。2009 Share & Enjoy. 第一次轉型成一個售票型的展覽,當時邱先生才從三宅一生到設計師週幫忙,一幫就一幫到兩個月,有點被騙進去設計師週,一直到現在。2010 Care, I Care 那個時期的設計師週促成了很多設計師的交流。2012 就直接搬到花博爭豔館,1800坪的場地,要結合設計師的思維,又可以好玩,讓民眾參與其中,整個團隊5個人,共計畫了13項活動規劃,TWDW 2012 Force Link Opportunity Worldwide 每 年設計師週的展牆都要挑戰場地,展場設計師非常厲害,連吉米的合作都是跟他。售票來底場地費跟想要做主題式展場的設計師。東京非常的有趣,因為會有很多外 國人來日本,百貨公司也會在東京設計師週時在日本的品牌上做更多的翻新,一個很商業的活動。關於台灣設計師週海外展,透過呈現台灣原創設計的方式,建構台 灣設計在國際上的能見度,目前包含以色列、北京、韓國、杜拜都還有更多邀約合作計畫洽談中。就這些國家對台灣設計週有興趣,在台灣設計週是很被侷限的,沒 辦法很有規劃地往國外發展,只能看有哪些國家有興趣,再來合作。2012 Designtide, Midtown, Tokyo. 在展覽中,本來是希望只是一個推廣平台,但是後來策展人希望可以有商業的販售行為,變成一個市集的規劃,連策展人都變臉說「你們這樣賣太便宜了…」 因為沒有了解日本的消費價格,所以展覽期間一直在更改價格,在這樣的經驗後,其實你可以看到很多台灣的設計在國外是沒有比較差的,其實台灣設計是很好的卻 發現大家都沒有行銷的概念,或是很多人卻拒絕把自己的設計商業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的產業是不健康的,更是一個斷裂的結構鏈。在日本布展的時候,用兩 塊板子搭好一個檯子,日本人瞠目結舌,覺得台灣人怎麼可以那麼freestyle,在很多國際交流上,可以看到很多文化上的差異,非常有趣。2014 D’ Days, Merci shop, PARIS. Taiwan Design Tigers. 跟法國人吵過很多次架,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所以也造成很多困擾,台灣設計 臥虎藏龍,團隊分工真的非常厲害,有些工作甚至小到貼說明牌,但是這樣的分工是非常必要的,在一個團隊裡是沒有分長幼的。法國人和日本人非常喜歡對方的設計,你人在國外的時候,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台灣。韓國的平面設計還蠻成熟,但是產品都還不行。 2014 DMY Berlin, Airport Berlin Tempelhof, Berlin. 紅色塑膠碗,最近要被丹麥給量產,非常厲害。 2014 Anytokyo, Zojoji Temple, Tokyo. 燈。 TAIWAN 跟 日本的六對六的設計師Battle 跟4個瑞士的設計師, 2014 Showcase, Daikanyama, Tokyo. 邱先生本來是復興美工,到大葉大學讀書畢業,原本進去都輕輕鬆鬆,到一年後就開始大家水平差不多,在大二就被當,就很挫折…所以開始對設計產生反思,受不了5W1H, 因為老師是日本留學回來就很嚴謹,從大二開始就對設計的熱情消退,大三被當掉,就只能參加暑修,剛好是給一名外籍老師上課,在英文不好的狀態下,怎麼跟老 師溝通,在一個月的暑假改變了後續的人生,後來有繼續念研究所,有更多的與老生不合,對這個時候有很多的焦慮,「有時候人生也不要給自己有太多設限」, Yii 結合台灣的工藝師和設計師,每個人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任務,只要把那麼任務最好,其他真的不用太擔心。卡巴拉borthers 巴西知名兄弟設計師。彎竹的造型,工藝師還辭職了兩次,因為模具不合才沒辦法彎曲成型。用鐵來做編織的桌子,2011年的nando。鐵編織的桌子….,空間規劃非常奇幻的空間。玩味旅社 play design hotel 可以設置化自己的房間,可是裡面的家具擺飾全部都是台灣設計師設計的。進到產業後才會知道這個領域的黑暗面,要如何去改善,覺得只要用設計師的思維去做各種產業都是很OK的,CHP… 當代珠寶設計,重新去詮釋珠寶這個定義,胸針是一朵蘭花,是3D列印的檔案,在不同時期買到的花卉是不一樣的型態,早點是花苞,晚點是已經開花。玻璃、大理石,在國外做過很多推廣後,發現台灣的展覽是很制式的,什麼都要公司理念,背板blabla…,要怎麼敘述台灣的展場特色: 1. 混搭阿 2. 很滿….曾經聽過外國設計師說「Let your product tell the story.」 Lexus 設計展,體驗無感,一面led燈一個一直往下跑,工作人員再給你一罐跳跳糖吃進嘴吧裡,說現在再下雨,這是一個體驗。在米蘭白天在看展,晚上在party,這樣才可以跟設計師交流,EAT SHIT 展覽,對食物的展覽,用任何東西去拼成一個地毯,在一個展區裡面放盪鞦韆! 以色列的設計師折疊椅,國外很愛展示設計的過程,台灣只喜歡展現成品,但你看國外的展覽是連過程,甚至是連機具都展示出來,期許有一天我們台灣也可以在外國展覽有個台灣幫的聚集。米蘭用產品與輸出品的攝影搭配。Linbe 陶瓷產品。自由的國度,IKEA可以在米蘭的地上噴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