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吳東龍老師 / M10310306

演講者吳東龍老師帶來的主題「設計城市的設計漫遊」。帶領我們在投影片裡漫遊東京,體會日式的設計與生活。一開始老師藉由自己的經驗來給予我們許多在生活、思想上的建議。「設計是一連串遇到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故事」,我們做設計通常都是為求解決問題,有時候也是利用放大問題來闡述問題,不過有趣的是也時常製造了許多問題。所以老師的那句話讓我想到這些過程確實是個奇妙的循環。另外「把標準訂高,成果通常會降個20%」也是個相當實用的心得,給予一個較高標準的目標,就算沒達成成果也是出奇的好。演講過程中老師也提醒我們「不要只有經驗」,經驗很重要,但往往我們也因為被經驗或是自己學來的一套專業所綑綁,適時的開拓視野放膽去做是在年齡逐漸向上攀升的我該不斷提醒的事情吧。

老師介紹了許多在他的書裡日本東京的設計品牌,我特別喜歡用「生活提案」這樣的說法來闡述這些設計品牌所提供給消費者的商品。設計品在生活中是種品味但不盡然為必需品,這樣的說法像是設計師們提供給客戶一個生活可行方向的建議相較於推銷這樣略微粗暴的方式「提案」的字眼對於客戶有一定程度的敬重,同時也更貼切這些設計店面展示商品給消費者所精心設計的巧思。

在介紹到蔦屋家電老師提及的實體書與電子書現階段扮演的角色,電子與實體現在都頗具爭議,畢竟社會大眾越來越熟悉網路的使用,加上輕便好攜帶以及更新速度等實體書所不及電子書之處,許多出版社也面臨印刷與電子化之間技術上與行銷上的困擾。老師說的相當直白且中肯,有些實體書太醜,可能會消失變成電子,而實體書則會越來越精緻。電子化確實使的實體書受到挑戰,但當生活中不必要浪費紙的資源被節省下來,而被挑戰的紙本保留下來的是越來越精緻的珍藏也是一件好事。

演講的最後老師分享了數個人生則學,特別有感觸的是「每一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但工作上沒有人是不被取代的」以及「不需要創意和熱情的工作都會被取代」。每一時代都會有段技術上的革命,技術省下了許多人力的耗損卻也淘汰了許多依靠人力的職位。但技術性的產物無法取代思考與人的情感。老師所說的這些體悟也讓我有所反思。


最後,這場演講的簡報相當活躍,感受到老師對演講品質的要求與巧思,同時也呈現了對東京設計及作品滿滿的熱情。讓我們透過這樣高品質的影像去體驗東京的設計商品是一種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