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邱乾珉老師 / M10410115


第一次參加設計師周是在大二那年,對我來說是個難忘的經驗,地點是花博爭豔館的館區,大二是大學剛開始要進入產品設計的階段,對於當時的我還不太了解設計的我來說有很大的影響,記得遠遠的在捷運淡水線上就看到大大的2012 TWDW,大概就是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吧,而裡面的展品不論在概念上或是視覺上都給予我很大的衝擊。

老師說他當初會和設計師周沾上邊只是因為朋友有難相求而答應幫忙,誰知道一加入就是9年,而且還擔任了執行統籌,這段心路歷程還滿有趣的,也能從中看出邱老師對於這方面的能力。

何謂台灣設計?台灣設計長久以來發展的主軸是什麼?主要架構是代工廠,服務其他的廠商,造成許多代表台灣設計強大競爭力的設計,生命週期短得讓人遺忘;常常在設計雜誌上看到國外的設計品,除了公司以外,也會著名設計師的名稱(或許這也是設計吸引我的其中一點),但反觀台灣卻沒有這種風氣,產品完成後只會留下公司的資料,讓人感覺很冰冷,或許這跟台完以往的發展架構都是以代工為主有關,OEM ODM OBM,也導致一種量產利益為優先,設計是其次的觀念,
雖然我們有很好的加工技術與想法,但是感覺不到任何溫度

以分享為核心,建構設計師分享媒合的作品平台,這大概就是設計師周的宗旨吧,邱老師召集的設計師,白天除了忙各自的工作,下班後還得繼續討論,或許也因為如此,來自不同產業背景的設計師,齊聚一堂共同討論一個目標台灣設計師周,反而促進了產業交流,達到了跨領域的效果。


最後謝謝邱老師的努力,也希望台灣的設計力能夠更上一層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