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陳勁宇老師 / M10410115

大學就讀物理系,研究所轉攻工計所感性組,畢業後加入 Fandora 團隊成為共同創辦人,多次結合社群手法與POD製成與插畫家們共同開發藝術商品,並於20134月正式推出販售藝術家商品的Fandora Shop,發揮「藝術為你的生活加溫」的精神,持續為生活添增藝術而努力創新。

產業就是有效運用資金與勞力,
從事生產競技產品的各種行業。

            一路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陳勁宇在演講一開始就說,設計是少數行業不做投資的,如果要成功,設計師應該學著做其他90%的事,因為好的設計(而且要夠好)也不過是整個商業模式的前端一小部分,此外他也說,任何產業,一開始如果有政府的扶持和推行通常比較容易成功,這點感觸很深,陳老師舉例,韓國的電競以及3C產業,因為政府的許多政策鼓勵,因此發展得十分迅速,成果也十分亮眼(姑且不論個人極討厭三星),台灣在這點十分需要學習。

            另外陳老師也提到了所謂的三支箭定律:快速的射出前兩支箭,以便讓第三支箭可以準確射中,就如同最近讀到的文章,其實設計有別於製造,設計最好能夠少量多次的嘗試,才能再多次的失敗回饋中找到最好的結法。還有TED演講中所提到的Why-How-What的思考模式,其實大多數的人(或是企業)都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產品-What,卻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如何做-Why-How。這還滿有震撼力的,因為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如果不放遠眼光,只知道一味的跟隨潮流,那被別人牽著走其實也是挺正常的。


            這次的演講收穫很多,設計拼得再也不是創新或科技,而是執行力,把對的東西放在對的地方,肯定會比傳統的純概念想法更具競爭力。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陳勁宇老師 / D10410801

Fandora Shop  共同創辦人陳勁宇老師的演講,在我看來對於我來說很有價值.陳老師在開始就讓我們把文創和文創產業做比較,並問我們有什麼不同.以來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產業最好有政府大環境扶持,其次文創產業任何部分都需要文本,體驗,周邊商品來產出支持.陳老師也有提到台灣設計師周,與上一次演講者有著相同觀點-台灣設計需要被知道,並且設計師需要把自己的作品推出去,不是做出來就結束了.

令我印像深刻的是陳老師給我們分享了SIMOSINEK在TED的演說中提到的WHAT-HOW-WHY的思想,也舉出了7-11的調整改變例子來說明企業成長所需要的一個思維轉變的過程,怎麼讓WHY成為最核心的部分.我覺得做很多事,不局限於設計,都是需要這樣思考的,到底最核心最本質的地方是什麼呢?由內而外的想法才能了解到使用者或者是市場或者是人最根本的想法.他還提到了三只箭的理論.在產業中,前面兩只力量小一些,在有一定回饋和前測之後在把最後剩下的大部分力量留在第三只箭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w8a8y85BU)

我們聽到了很多陳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理論,我相信這些都是他個人從他的創業過程中獲得的一些感想,體驗和精華.最終以這樣演說的方式呈現給我們.我們也必將受到一些感染,對於我們設計的新興一代,怎麼樣把自己的設計結果用產業的通道呈現出來也是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