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專題討論(二)網站公布

請各位同學新學期心得繳交是以下這個網站連結:
假如沒有加入作者請通知助教
http://designcolloquium2016.blogspot.tw/

謝謝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張慧萍老師 / M10410109

智慧居家生態系統 張慧屏

學期最後一位演講者-富奇想總監張慧萍老師,老師我們分享她自從事設計工作後,一路走來的經歷。老師提到服務流程的問題,讓大同展售店從一般社區或者鄉間的電器用品店,轉變成更貼近使者族群。原有的展售店先以方便作業人員為主的設計方針,因此會發現,展售店的問題大多在使用者無法專注在某些產品,而是看到一大堆類似促銷拍賣的紅字條。老師的重點在於如何讓整個環境變得更接進使用者族群,讓展場變得更乾淨。
第二個部分,老師提到北市府的設計工作坊。看見公務員在設計工作上,剛開始興致缺缺,不知道如何參與其中,但奇想引導市府同仁利用自身的辦公的專業,找出市府工作上的缺點,促進市府員工在工作上的改良。未來,如果工作利用設計思考的方式,那市府工作會更接近民眾,更貼近人心。
最後,老師提到設計0.5~5.0的案例,這個案例也曾聽過謝董事長提過。從0.5的美工人員開始,設計人員一開始只是參與技術性或者代工性的工作,並不直接參與專案。設計1.0開始讓設計師參與實際的工作執行,讓設計可以進入技術面。設計2.0,設計師開始參與專案的領導工作,可以透過設計思考的模式,對專案內容加以增值。設計3.05.0,設計師開始參與經營權,讓公司商業策略得以設計切入,或者以品牌經營的角度切入,使公司經營更有創意。

聽完老師的演講後,台灣科技的土科技,可以利用設計的角度推向全球的市場,這個讓人非常興奮的,台灣設計人才未來可以透過更多的台灣土科技,讓台灣走向世界市場。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張慧萍老師 / M10310116

這次的演講非常難得邀請到富奇想張慧屏老師來跟我們分享自己在設計領域的設計歷程,一開始老師從自己的求學講起,老師在大學畢業後沒有直接進修研究所,而是選擇了到業界累積學校所學不到的實戰經驗,工作了一段時間學到自己該學的後,依然決然的辭掉高薪的工作花了幾百萬跑到義大利留學,自己當初其實也很猶豫到底要先工作還是要先讀研究所,剛好趁了這次機會了解了跟我做了相反決定的例子。兩條路都有好有壞,但要我重新選擇,我會選擇直接出國留學,不會待在台灣。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前年去過義大利的學校參訪,發現外國設計領域的資源與環境真的比台灣好太多,自己的學長就是直接出國讀書,他也認為在國外的設計環境裡真的可以學到比台灣還多的東西、並且畢業後的機會也是相當多。

老師也分享了謝榮雅老師是如何從大可意念一直轉型到富奇想的創立,從一間小小的設計公司,到開始做7-11的city coffee而開始服務設計與品牌創新這條路,city coffee的設計改良背後的關鍵在於,細膩的觀察分析使用者經驗及流程,從不同的使用者數據與訪談上,就能看出整個city coffee的問題點在哪、如何才能真正解決的問題。

在期末最後的這堂演講裡,不僅讓我了解了謝榮雅老師所走過的設計脈絡更讓我了解了不同的設計人的求學歷程,最後讓我可以清楚的反思自己目前的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該如何下手、如何做出判斷、下一步該如何走。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張慧萍老師 / M10410207

        這個學期最後一位演講者是來自富奇想的使用者經驗總監—張慧萍老師,她在課堂中和我們分享她自從事設計工作後,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張慧萍老師一開始先和我們談及她自己畢業後所選擇的道路,出社會後,她進入了業界工作,但是卻在工作中逐漸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更想追求的事物,於是,她毅然決然的離開台灣,去到了文憑不受台灣認可的義大利學校Domus,並在那裏取得了碩士學位。老師說,她去Domus讀書不是為了碩士文憑那張紙,只是為了尋找自己、精進自己,義大利也替她帶來了一些心境上的轉變。

        老師透過一件件的案例分享,帶我們熟悉從設計服務到服務設計的種種,也一併介紹了富奇想一路走來的經過。

        2006-2009的時期,奇想幾乎將重心放於工業設計,並選擇在台中作為它的出發點,選擇台中,是認為台中的中小企業較其他地區多,但是,這樣的想法卻在進入產業後,發現這些中小企業對於代工的想法根深蒂固,設計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重要,因此富奇想許下了改變產業的期許。

        首先,老師舉了city cafe的設計案例,在設計評估的過程中,發現了本來僅僅要求設計櫃檯的city cafe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當時的杯款就有9種、透過在店裡架設攝影機觀察顧客的購買情形,發現整體流程有著不小的問題,各種物品如糖包、攪拌棒的擺設與收納位置都間接的影響了店員的效率,需要改變的包括了整體的服務、杯子的尺寸、更符合公司效益的模組化櫃型設計等,這些人們不曾注意到的地方,其實都是默默造成店員們做事效率上最大阻礙的關鍵,從這些細微的地方開始,都是服務設計需要考量到的。除了city cafe的案例外,老師也舉了大同3c的案例經驗,剛開始的大同3c店面用所有商品將整間店面塞得滿滿的,亂無章法,甚至特價品也使用紅色大型海報搭配手寫pop字體貼在商品上做宣傳、室內也有許多多餘的裝飾、老舊的層架擺設、更會為了省電而在大白天將店內一半的燈光關掉等問題,未曾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過程與感受,消費者在瀏覽商品時遭受到了挫折感,下次選擇大同3c的機率便大大降低,因此富奇想由消費者體驗的角度切入,改善整體櫃位的擺放、空間規劃、室內設計與燈光照明,並將較為封閉的商品呈現方式改為開闊的設計,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吸引年輕消費族群。他們也去了台北市政府舉辦工作坊,公務人員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思考模式較為公式化,起先對於這樣的模式抱持著排斥的態度,但富奇想讓公務人員們自行發揮創意,舉辦了創作的活動,從剛開始的低參與度到後來工作坊要結束時的創意揮灑,都是設計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開始。老師同時也和我們分享了奇想基於社會責任而催生的設計平台—GIGA,連結了需求端與創意端,協助企業看見商品,讓可能被商品化的設計作品有望獲得注目而不會被埋沒,只是比較可惜的是這個平台尚需更多的推廣,讓學生們的創意有機會得到實踐。
        近幾年的奇想創造可分為奇想生活THAT,著重生活用品設計、與鴻海集團合作、以智慧家居設計為主的富奇想SquareX、和標的投資創新公司,主導跨域材料探勘與技術資源整合:吸音板與美白玻璃的設計製造。

        講者也帶著我們了解從設計0.5到設計5.0每個階段之間的差別,0.5注重技法的美工、1.0的產品外觀設計師、2.0考慮使用者需求和產品策略的設計經理、3.0提高品牌價值的設計總監、4.0執行經營策略的執行長、5.0具有投資概念的合夥人,在這樣的產業進化歷程,台灣大多的設計公司都介於2.0至3.0之間,因此我們更需在設計與經營策略上下功夫,在設計方面需考慮的是更多服務設計的部分,期望未來的某一天,台灣會出現更多如同奇想這樣5.0的公司。

        謝謝張慧萍老師的演講,也感謝董老師使我們有幸聆聽這樣難得的經驗分享。


張慧萍老師 / M10410112

本學期最後一堂演講課,邀請到了來自富奇想的使用者經驗總監張慧萍老師,這次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一些她的工作經驗,起初先和我們解說了她畢業後出社會時的狀況,一開始選擇進入業界工作後雖然擁有不錯的成績,但是漸漸地發現了自己有所不足。於是她毅然決然地放下工作,前往義大利學校Domus就讀研究所。她說當時父母親當然是反對的,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個待遇不錯薪資又高的工作,為何要這樣中途放棄,前往一個文憑不受台灣認可的學校呢,但是張老師說她去Domus讀書並不是為了那一份碩士文憑,而是為了尋找自我,精益求精。而最後在義大利的那段日子,確實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對於心境也有所轉變,也影響了往後的人生與工作態度。

而老師在工作經驗中,和我們分享了許多案例,一開始提到了還在大可工作時的服務設計案例,是7-11超商的City Café。設計團隊在設計評估的過程中發現了City Café不僅只是櫃台需要重新設計,它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像是他們從服務流程中發現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點,那就是多達九尺寸的咖啡杯、攪拌器與糖包等物品的收納空間都影響到了整個工作流程,成為服務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須重新設計整個工作流程、杯子的尺寸以及收納個空間才能讓效率提升,因此他們使用模組化櫃型設計,讓過去大家不曾注意到的細節有了大大的改變。
這個案子我覺得十分有趣,City Café是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的品牌,但是卻不曾了解它是如何被設計規劃出來的,聽了老師的解說後,才知道原來City Café有這樣的過去。也體會到設計師不單純只需把外觀設計的漂亮好看,整體的觀察與分析更是重要,需要細心地留意每個細節,分析使用者的經驗及流程,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點,進而做出有效率的設計。


除此之外,老師也有分享了大同的案例,還有關於富奇想的過去、未來展望與現階段的發展,也令我非常期待富奇想未來會提出什麼創新的設計。本次的演講讓我在服務設計、使用者經驗以及設計決策上有了許多幫助,謝謝張慧萍老師在最後一堂課為我們帶來如此精彩的演講。

曹訓誌老師/m10410211

什麼是物聯網?
以名詞解釋,是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資訊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作互聯互通的網路。這次的演講請來物聯網的專家曹訓誌老師來跟我們聊聊這塊領域。
ASUS設計中心使用者經驗研究的主任。
在這次演講之前我對物連網的了解都很陌生,只知道是現在的趨勢,阿里巴巴經常運用的技術,知道物聯網在不斷的提升著我們生活的便利,也漸漸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被也來越多的人使用。然而曹老師用一些資訊設計的手法,圖像化的方式讓我們快速了解什麼是物聯網,她需要哪些前置作業,她不單純只是服務網路,更是可一直延伸下去的生態系統。
曹老師也列了很多案例,像是google不只是單純的搜尋引擎,在我們每次使用的過程中,我們的使用數據會不斷的被記錄,成為他們未來可以運用的data,有利用價值得情報,也可以成為廣告商賺取廣告費用的汽機。其中也舉了像是小米與app等案例分享。
在曹老師的講解中,我對物聯網有更伸深一層的認識,在這充滿訊息的時代,設計師該如何運用她的知識與觀念,去設計出更貼近人性與個人化的介面與體驗,便是我們今後必須面對的課題。

張慧萍老師 / M10410210

這學期的最後一位講者請到了富奇想的使用經驗總監Emily張慧萍老師來分享她的求學歷程,以及工作經驗。她畢業之後選擇先進入業界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擁有不錯的成績,但同時也發現自己的不足,於是便決定要出國進修,前往義大利的學校Domus念研究所。而Domus的文憑在台灣是不受認可的,而張老師她並不是在意那份碩士文憑,是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提升自我的能力以及價值,這之後也影響了她往後在人生和工作上的態度。工作經驗的部分,她分別分享了在大可、奇想、富奇想的案例。在分享的一開始她提到。她的老闆謝榮雅先生說「設計沒有辦法當飯吃」,張惠萍老師說如果單只有設計,確實沒有辦法當飯吃,所以必須加入商業的性質。她分享在大可和奇想的案例,包含統一超商模組化標準設計,還有大同電鍋50週年的案例,在聽這幾個案例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真的是在用設計解決問題,前置作業的資料蒐集就做得很透徹,仔細去觀察然後發現每個問題的點,然後針對每個問題點,用設計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像city café的模組設計,他們就有觀察到咖啡的製作會影響結帳速度,因為他們的杯子款式太多,影響擺放空間,還有拿杯子的時間,所以他們將杯子的款式減少。另外還有當有些分店city café的銷量比較不好時可能必須將這個模組換到別間店做使用,但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其實每間店的店形是不同的,所以這些量身定做的模組換店了之後,不見得能被繼續使用,於是他們便改良了模組櫃體的材質與設計,讓它可以隨店形去做調整。這次的演講聽下來,覺得受益良多,以往我們都是針對客戶所提供的資訊去做設計,但找到問題的點,做整體的規劃,對症下藥是更為重要的。設計不只是要做得好看,透過設計去解決問題是更為重要的。